华夏第一县甘谷简介

华夏第一县甘谷简介

ID:40716821

大小:7.02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8-06

华夏第一县甘谷简介_第1页
华夏第一县甘谷简介_第2页
华夏第一县甘谷简介_第3页
华夏第一县甘谷简介_第4页
华夏第一县甘谷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夏第一县甘谷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夏第一县——甘谷羲皇故里——甘谷县简介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天水市西北,渭河中游。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全县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49公里,总面积1572.6平方公里。全县辖5镇10乡,405个村委,2210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97个居民小组,城乡共15.2万户,总人口61.2万人。自然环境甘谷属黄土高原地区,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县,境内长度41.6公里。南部山区为秦岭山脉西延,北部山区为六盘山余脉,境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湾、坪、川、滩交错如棋。渭河两岸为冲积小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便

2、利,宜于种植,是全县主要农业经济区,也是全县工商服务业集中地,素有“金腰带”之称。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最低1228米,最高2716米,相对高差1488米。甘谷县地处大陆腹地,属东亚季风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1.5℃,其中最高(7月)月均气25.4℃,最低(1月)月均气温-1.1℃。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分布极不均匀,一般一至三月雨量偏少,七至九月雨水较多。全年日照2350小时左右,日照率约50%,无霜期190天左右。甘谷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之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出生在甘谷县白家湾乡蒋家湾村的古风台太昊山。有着近两千七百年的建县史,是中国最早建县的地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冀,为今甘谷县。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将天水郡移置冀县,改为汉阳郡。东汉灵帝时(公元168—188年)兼凉州治,凉州刺史治冀县。三国曹魏时(公元220—265年)为冀县,改汉阳郡为天水郡,属天水郡。历史沿革晋武帝泰始五年(公元269年)置秦州治,泰康七年(公元286年)秦州迁置上邽。北朝后魏武帝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改为当亭县,属天水

4、郡。北朝北周时(公元557——581年)改为冀城县,后又并入黄瓜县。隋炀帝大业时(公元605——620年)复改为冀城县。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为伏羌县,并入陇西,置伏州治。唐代宗广德元年至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763——962年),为吐蕃占领。宋太祖建隆三年,置伏羌寨,属秦州。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升为伏羌城。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置永宁镇,属巩州。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以伏羌城升为伏羌县。明清两代沿用伏羌县,属巩昌府。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元月一日,伏羌县改为甘谷县至今。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甘肃

5、省政府设立天水行政督察区。次年,改称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辖10县。一九四九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辖天水、甘谷、武山、徽县、两当、通渭、秦安、清水。一九五八年12月20日,撤销天水县划归天水市。撤销甘谷县,甘谷、漳县、武山合并成立武山县。一九八五年7月8日,撤销天水地区,天水市升为地级市。天水市辖秦城、北道2区,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县。甘谷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688年置县,迄今已有2699年的历史,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初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

6、生息之地。县内文物古迹众多,仅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古迹就有11处,古墓葬18处,国家一级珍贵文物人面鲵鱼瓶、以及被列为“四大汉简”之一的甘保汉简、唐三彩凤首壶图案分别搬上邮票烟标。遐尔闻名的大像山石窟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时期的石胎泥塑大佛高23.3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此外,华盖寺石窟、天门山、蔡家寺、姜维墓、古风台、巩建丰纪念馆、尖山寺森林公园等,已成为新的旅游景点。人文景观人文始祖——伏羲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据部分古籍记载,伏羲出生于成纪。。《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汉阳

7、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所以,天水历来被称为“羲皇故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司马贞:“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伏羲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蜀石作蜀,字子明,号卓子,冀(今甘谷县十里铺乡)人。生于周敬王元年(公元

8、前519年),殁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自幼胸怀远志,聪颖敏学,仰慕孔子。成年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