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07594
大小:4.34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8-06
《2012高三政治课堂新坐标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2单元-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2)唯一特性:。(3)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的。【提醒】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认识、利用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依赖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共同本质形成和发展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本质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其构成要素如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
2、方式都是客观的。4.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性。物质物质1.正确理解物质概念(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后者只涉及物质世界中一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是哲学物质概念研究的基础并为之提供证明,而哲学的物质概念为自然科学具体物质的研究
3、提供指导。2.正确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思维则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整个世界统一于物质。(图示如下)(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3)其他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蕴含的哲理是()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B.自
4、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解析】“江自流”表明了自然界的客观性,“晋代衣冠成古丘”则表明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B正确。A、C、D皆与题意不符。【答案】B1.哲学上的“运动”概念(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与物质的关系(3)与静止的关系①静止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状态。②关系【提醒】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片面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特殊2.关于“规律”(1)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
5、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属性【提醒】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固有对“规律”的正确理解(1)规律是事物间的联系,但不是所有联系都是规律。(2)规律总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但现象不等同于规律。如“苹果落地”只是万有引力规律的表现,而不是规律本身;定律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属于意识范畴,也不等同于规律。(3)任何具体的运动规律都不是永恒存在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应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4)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规律没有“好”“坏”之分,也不能改造、消灭或创造规律;规律
6、是可以认识的,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指导实践活动,或者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生积极的作用,为人类造福。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属于物质的是()①十二五规划②抗震救灾精神③“嫦娥二号”卫星④泥石流灾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可见,③④正确;十二五规划、抗震救灾精神属于意识,①②不选。故选D。【答案】D(2010·天津高考)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
7、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命题探究】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指路】(1)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题干的两层含义:一是在地下生长而几乎看不见;二是在地面生长则十分迅速。(2)此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材料中凸显前5年不见其长,第6年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增长,强调静止是相对的,是一种特殊的运动,而运动是绝对的。(3)C、D两项虽表述正确,材料
8、中却未体现,故不选。而B项表述错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量变就一定有质变,要有量的积累过程。由此可知答案为A项。【答案】A(2010·江苏高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