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就内部审计而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就内部审计而言,早在194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就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独立评价活动”,不管此后内部审计如何发展,独立性一直都是影响内部审计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1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内涵,学术界至今都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目前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个是着眼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另一个是着眼于内部审计的外在环境。 有人认为,审计独立性包括实务人员的独立性和职业独立性两方面。实务人员的独立性实指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检查业务和编制审计报告过程中保持适当态度的能力,它要求审计人员在形成和表达意见时能够保持诚实和公正无私;而职业独立性是人们对集体
2、审计人员的印象,即审计职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外观上是否独立。 也有人认为,独立性与确认或咨询服务所处的环境状态有关。他们将独立性定义为“不存在威胁客观性的重大利益冲突”,独立性是对个人或团队在提供确认服务时所处环境的期望特征,它要求个人或团队避免存在重大的可能威胁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既可能来源于个人或团队的个别环境,也可能来源于确认服务所处的一般环境。 上述两种定义,前者强调主观精神状态,后者强调客观环境因素,虽有所差异,但本质还是一致的。进一步说,审计人员主观态度上的公正无偏,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根本要求,而客观环境则可以为主观上的独立提供保障。在此,所谓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内
3、部审计活动所处的环境中不存在可能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判断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内部审计人员因而能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自由地开展审计工作,依照相关的执业准则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依照自己的专业判断作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结论。 2国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情况 国外内部审计制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构建起来的,而内部审计从诞生之日起就印有“独立性”的胎记。在内部审计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独立性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在国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括组织上的独立和人员上的独立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在: 2.1内部审计组织的设立 在国外一些国家中,由
4、于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也就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大公司都设有内部审计部门。按照美国权威性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由不参加经营的外部董事组成,它的职能主要负责聘请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从而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通过对内部审计的组织章程、预算与人事、工作计划、审计结果进行复核,使其工作范围不受管理当局的限制,以此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确保其审计结果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小公司、小企业一般不设内部审计机构,但他们的财务报告必须要经注册会计师鉴证,税务部门的认可才行。
5、 2.2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和素质 在国外,内部审计已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公认的专门职业。而且企业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审计人员选拔、任用、培训和业绩评价的制度,以保证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才能持证上岗,并且必须掌握多种学科的知识,包括会计与财务、行为科学、经济学、经济法规等。另外,许多内部审计人员是从外部审计转过来的,丰富的工作经历使他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们懂得内部控制、管理方法、调查技术,并能运用特长来承担组织中任何一方面的实质性审计。为了维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除了内部审计人员具有高标准的业务素质以外,美国《内部审计实务准则》要求企业董事会、总经理支持内
6、部审计的工作,并规定内部审计主体的领导应向本企业的权威领导者负责,与董事会保持经常的联系与沟通,并每年向董事会和总经理提出全年工作报告和全年审计任务报告。 2.3实施适度的内部审计外部化 内部审计外部化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的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内部审计外包引起国外审计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内部审计外部化不仅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而且还可以大大节约企业的费用和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否实行内部审计外包及实现的方式,关键还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优势与弊端两方面进行衡量,以实现内部审计作用的最大化。 此外,在西方一些国家
7、和地区,企业内部审计在职能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在行政上向CEO/CFO报告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这种“双报告”模型对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内部审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在国家审计的强力推动下,作为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监督的工具而产生的。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内部审计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王迎成指出,我国内部审计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