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686765
大小:3.46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8-06
《陋室铭正式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你知道吗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商汤盘铭“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墓志铭,就是埋于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课外拾趣气出
2、来的《陋室铭》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
3、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人世沧桑,策知县早已化作黄土一堆,而刘禹锡所作的《陋室铭》却是光照历史,留传千古,至今仍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课外拾趣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检查预习读准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山不在高,有仙
4、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名作动,出名,著名形作动,显灵这判断动词只我香气,这里名作形,指品德高尚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长到映入大读书人博学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弄,这里指弹(琴)不加装饰的琴佛经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借代使……受到扰乱使……劳累形:形体,身体公事文书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苔痕碧绿
5、,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公事文书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说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倒装句:有何陋?陋室铭点明主旨山仙水龙比喻起兴陋室德馨具体描述景:自然环境事:生活情趣总结全文诸葛庐子云亭人:交往人物何陋之有清幽不俗高雅托物言志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清幽宁静这句用了哪些修辞?哪些词富有表现力?居住在这样环境里的主人,该有怎样的品性情操呢?“上、入”二字运用拟人,以动
6、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一绿一青,色彩清丽,宁静清幽。可见室主人是个品德高雅之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实一虚,衬托出主人也是一个高雅之士,才学高,道德美。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面——实写反面——虚写从作者的兴趣爱好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恬淡闲适,安贫乐道,高雅脱俗。丝竹与弹琴、佛经和案牍有什么区别?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哪些言外之意?调素琴,弹的是悦耳之声,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乐;“丝竹”是朝廷统治阶级纵情于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暗示作者不与官场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佛经可以修身养性;而案牍则为官场所累。从这句话中
7、,我们读到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对世俗生活的厌弃。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山水写起,为什么?运用比喻起兴,以虚衬实,用山水引出陋室。“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运用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引用,反问,呼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的品德高尚。本文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