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当堂测试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当堂测试

ID:40676662

大小:11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6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当堂测试_第1页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当堂测试_第2页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当堂测试_第3页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当堂测试_第4页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当堂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 内能第2节 内能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改变内能的方式3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自主探究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和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    有关,物体温度越    ,内能越    。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和    。 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    ,放出热量时内能    。 合作探究一、内能知识回顾:(1)物体由于    具有的能叫做动

2、能。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    和    。 (2)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    和    。 (3)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 (4)一切物体的分子都不停地做    。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    ,分子运动越    。 观看课件,归纳总结:1.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    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的内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机械能和内能是    的能。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

3、,都具有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    ,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    。 3.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的    、    和    有关。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观看课件,归纳总结: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是存在    ,与物体的状态,物体间是否接触都无关。 (2)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    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    到低温部分。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对物体做功,内能    ; (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 三、温度、内能

4、和热量的关系课堂检测1.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越多B.一个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也具有热量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D.热量总是自发地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无内能B.空中飞行的飞机比静止在地面上的火车内能大C.动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自然界中,处于任何状态下、在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3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

5、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温度降低,内能减少C温度升高,内能减少D温度降低,内能增加4.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5.下列所述的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划火柴,火柴燃烧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D.暖气使房间变暖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

6、增加 D.物体的内能变化多少,物体的热量就变化了多少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8.生活中“热”可表示“热量”“温度”“内能”三种含义。天气热的“热”指    ,物体吸热的“热”指    ,摩擦生热的“热”指    。 9.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上,里面放一些乙醚,用塞子塞紧,将一根绳子

7、绕在管外并迅速地来回拉动,一会儿,看到瓶塞被冲开,管口出现雾状的“气体”,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来解释上述现象。10.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打气筒的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热,而下部筒壁,特别是底部附近筒壁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对于筒壁发热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a.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b.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但这两个使筒壁发热的原因中有一个是主要原因。根据上述筒壁发热现象的描述:(1)猜想  

8、   (选填“a”或“b”)是主要原因; (2)猜想的依据是 。 本堂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