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706例患者输血前与术前及产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706例患者输血前与术前及产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与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就医患者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状况,预防医疗纠纷。方法:对9706例门诊或住院患者输血前、术前、产前等创伤性诊疗前进行血液乙肝两对半、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TRUST)检测分析。结果:乙肝感染率8.52%、单独HBsAb阳性率34.13%、抗HCV阳性率0.53%、抗HIV阳性率0.01%、梅毒抗体阳性率0.81%。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有助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减少因输血后感染、院内感染等引起的医源性感染,防
2、范因非医源性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的发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具有保护作用。【关键词】血液传播性疾病术前产前输血前为了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更好地避免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术前、产前、输血前患者进行必要的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已成为临床的一项常规检测项目,为此,我们对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1年来我院需手术、输血、临产及创伤性诊疗的门诊或住院患者进行了乙肝两对半、丙肝病毒抗体(Anti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RUST)、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1+2型)初筛的检测,现将这一检测结果
3、作一统计,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我院需输血、手术、分娩及创伤性诊疗的门诊或住院患者9706例,标本均在来院当日采集,当天或第2天进行检测。1.2试剂与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丙肝病毒抗体(Anti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1+2型)初筛试剂均由厦门新创公司提供,均为中国药品生物检定所审批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TRUST)由上海荣盛公司生产,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株式会社生产,均按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结果见表1、表2。梅毒TRUST初筛试验阳性者,采
4、用TPPA法进行确认,作为梅毒抗体的报告结果;初筛抗HIV阳性者按卫生部规定程序送陕西省卫生防疫站以免疫印迹法(WB法)确认,作为最终结果。表19706份标本乙肝5项指标检查结果(略)表29706份标本抗HCV、抗HIV和TRUST指标检查结果(略)2讨论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具有以下意义:有助于患者及早了解病情与及时诊治,多数感染者由于对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与防治知识了解甚少,不懂得预防,也不知道进行血液检测,由此贻误了病情;有利于明确医疗责任,减少因输血、创伤性诊疗等引起的医疗纠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良现象的出现,血源性传播疾病以非经输血的
5、途径如吸毒、性接触等传播的速度愈来愈快,比例越来越大,如果医院没有掌握相关患者的血清学资料,将为日后的医患纠纷埋下祸根;通过患者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医务人员能清楚掌握患者的情况,在手术和侵入性诊疗手段运用的前、中和后能加强对阳性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物品严格消毒灭菌,进一步减少并杜绝其传染和传播,使医院感染控制有的放矢;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一线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一旦不慎造成医疗损伤,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立即对该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处理和预防性用药[2];可了解本地区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状况,有助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监测及预防措施,防止疾病
6、的进一步传播蔓延。尤其是艾滋病和梅毒,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其防治已成为我国目前的迫切任务。因此,各级医疗单位要加强对患者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对乙肝病毒的检测,大部分医疗单位只做HBsAg测定,和血液供应单位的检测保持一致,只有少数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通过我们的统计分析,两对半的测定明显优于单项HBsAg测定,能较准确地了解患者乙肝感染的状况,及时发现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者。对于病毒变异所致的假阴性主要表现在HBsAg的检测。HBV的S基因负责编码表达表面抗原,即S蛋白,任何影响S蛋白表达水平或其抗原性的突变,都可能导致表面抗原检测出现阴性结果。特
7、别是负责编码表面抗原"a"决定簇的序列发生突变。由此可见,HBsAg检测阴性的血液中,仍可能有一定比例的HBV感染者[1]。在我们的统计中,模式12的47例(占0.48%)患者就有可能一部分是病毒变异所致的HBV感染者;另外据报道HBsAg检测阴性的HBV感染者中,单项抗HBc阳性的患者中比例是最高的。在我国,抗HBc没有作为血液筛查指标,其主要原因是抗HBc检测的假阳性导致血液废弃过多[5]。在我们的统计中单项抗HBc阳性的患者40例(占0.41%),考虑到国内的乙肝病毒感染率远高于国外,因此,尤其要对HBsAg检测阴性所致的HBV输血感染问题引起重视,
8、并进行必要的研究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病毒核酸检测等,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