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674264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6
《6、琵琶行并序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6、琵琶行并序备课时间:2011年3月3日上课时间:2011.3.7课时:3课时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提要方法反思知识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2.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3.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4一、导语设计放录音——《春江花月夜》乐曲。(学生沉醉在音乐中)这是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刚才同学们都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假如说,老师要让你们用文字来表达曲中音乐的技法以及自己的感受怎么样?(学生思考)这对大家来
2、说,恐非易事。因为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蓊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口的就更罕见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白居易是怎样描写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板书课题)二、解题1.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至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北)。出身于一个世守儒业的小官僚家庭。自幼聪慧,苦学文,青年时期因战乱曾颠沛流离,四处飘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29岁中进士,37岁时任左拾遗
3、,作谏官。他抱着“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与此同时,他又于“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与元九书》),写下了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谕诗”。这些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白居易在43岁时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亦被刺伤。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并造谣陷害,他被贬为江州刺史(唐时州的长官),继而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贬
4、谪后的第二年秋天。后升任忠州刺史、杭州太守、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晚年政治热情减退,“独善其身”成为思想主流,诗歌创作也失去前期那样的战斗力了。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2.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三、整体感知1.指定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一段),注意读准字音。2.
5、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诗(或放录音)3.学生默读序文和全诗,把两者对应的部分找出来。明确: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三、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跟诗的第二、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对应。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凶残,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技能目标:1、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2、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情感目标: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四、重、难点解决过程
6、1.学生默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内容。明确:第一段写诗人江头夜送客,忽闻琵琶声;第二段写琵琶女的演奏才能;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诉不幸的身世;第四段写诗人自叹贬谪之苦;第五段写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琵琶女这个艺术形象,并谈谈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琵琶女本是京城一名歌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生活中充满了欢乐。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的生活。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
7、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解说:概述也是一种能力,应经常训练)3.提问:诗中哪些句子能体现出诗人自己的心情?这种心情如何,又是怎样引发的?学生先自己找出句子,然后小组讨论。明确:诗人的心情极其孤寂伤感,凄凉落寞。可从以下句中看出:“枫叶荻花秋瑟瑟”;“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种心情表面上缘自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饯别宴上的气氛,以及琵琶的乐声和琵琶女的遭遇。实质上缘自诗人自己因坎坷遭遇,宦海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