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667795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5
《23.隆中对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科目:九年级语文(上)授课人:课型:新授课课题:23.隆中对班级:姓名:序号: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2.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3.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以及背景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陈寿,字,朝人,家。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
2、《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背景:2.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好()为《梁父()吟》遂()诣()亮屏()人信()大义猖獗()度()德量力吴会()殆()民殷()国富存恤()帝室之胄()箪()食壶浆3.认真反复诵读课文,记下阅读时遇到的疑难困惑,课上交流。二、内容把握1.写文中重点字词,解释其含义并掌握。2.写出重要及
3、疑难句子,尝试理解并翻译。3.反复朗读,结合课下注释,试译课文。三、合作探究1.快速诵读课文,概述文意,这篇文章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本文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段才华横溢的对策,那么是谁在问?问谁?为什么来问他?问什么?3.他答了些什么?试概括他答话的要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答?也就是他答话的依据是什么?4.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对人物的刻划可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对诸葛亮的性格刻画,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5.文中的刘备是怎样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四、拓展延伸1.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或两个成语。2.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3.《隆中对》中,诸葛亮说:“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此前,袁绍集团在董卓集团被消灭后是北方最大的军事势力,但曹操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击败了他。“官渡之战”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请查找相关资料,或请教历史老师,了解这个故事的始末。五、特殊语
5、言现象积累总结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2.词类活用。3.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4.一词多义。六、自我小结我的收获:我的疑问:当堂训练1.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之: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B.乎:将军岂有意乎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而:则名微而众寡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D.于:曹操比于袁绍信义著于四海2.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尽:利尽南海,东连吴会林尽水源,便得一山B.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C.国:国险而民附此用武之国D.众: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6、出于秦川3.加粗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A.非惟(惟一)天时,抑亦人谋也B.挟(挟持)天子而令诸侯C.此殆天所以资(资助)将军D.刘璋暗弱(懦弱)4.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董卓已来B.操遂能克绍C.不可与争锋D.贤能为之用5.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抑亦人谋:也是人的谋划得当。B.西和诸戎:和西部各族处好关系。C.不知存恤:不知道爱抚、爱惜。D.总揽英雄:广泛地罗致各种人才。6.在对课文内容烂熟于心的基础上,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面临的严峻局面,刘备是这样描述的
7、:(2)诸葛亮分析与曹操不可争锋的主要原因是:(3)出兵中原,进入秦川时,诸葛亮预估百姓的反应:(4)刘备信任和倚重诸葛亮的程度,他自己有个最好的比喻:7.课外阅读《太宗论盗》。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司马光《资治通鉴》(1)解释重
8、点字词。或()请重法以禁止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安()用重法(2)解释下列两个词语。路不拾遗:商旅野宿:(3)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依据是什么?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并回答:本文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段才华横溢的对策,那么是谁在问?问谁?问什么?为什么问?是谁在答?他答了些什么?试概括他答话的要点。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答?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一)1是谁在问?——先主刘备。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