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在细胞凋亡中的应用

配位化学在细胞凋亡中的应用

ID:40655663

大小:1.70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8-05

配位化学在细胞凋亡中的应用_第1页
配位化学在细胞凋亡中的应用_第2页
配位化学在细胞凋亡中的应用_第3页
配位化学在细胞凋亡中的应用_第4页
配位化学在细胞凋亡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配位化学在细胞凋亡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配位化学在细胞凋亡中的应用报告人:张煜导师:唐瑜教授配位化学在细胞凋亡中的应用一、细胞凋亡的简介二、文献三、设计思路四、总结配位化学在细胞凋亡中的应用TextTextText一、细胞凋亡的简介1972年Kerr根据细胞发生与坏死不同的死亡现象,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概念,称为Apoptosis,宣告了对细胞凋亡的真正探索的开始。而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最初是1956年发育生物学中提出的概念,是个功能性概念,强调的是其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功能,一般指生理性细胞死亡。描述在一个多细胞生物体中某些细胞死亡是个体发育中的一个

2、预定的、并受到严格程序控制的正常组成部分。在现在的研究中把二者作为一个意思解释。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近二三十年来,细胞凋亡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生物学界的普遍关注。尽管人们尚未完全掌控细胞凋亡,但是目前人们对细胞凋亡机制和凋亡异常导致的疾病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且根据细胞凋亡的不同特征,形成了不同的凋亡检测方法。这些都为人们更加深入地研究细胞凋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对疾病的新认识打下了分子生物学基础。而且也为解决恶性肿瘤的医学难题指明了新的方向。凋亡细胞的特征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

3、templates,NewContentdesign,10yearsexperience形态学特征细胞凋亡过程可分为三个不太明显的阶段:感应阶段、效应阶段和分解阶段。感应阶段通过死亡诱导信号刺激凋亡前信号大量转变。这种死亡诱导信号包括氧化还原种类、神经酰胺信号、Ca2+的超活化途径和Bcl家族蛋白如Bax和Bad。在第二阶段,即效应阶段,在关键调节器——线粒体的作用下,细胞开始死亡。最后的分解阶段包含了细胞质和核质两个部分。在细胞质中一种叫caspases的复合级联蛋白被激活;在细胞核中,染色质浓缩,核膜破裂DNA被分解成若干小片段。最后细胞被分解

4、成若干凋亡小体,在表面的磷脂酰丝氨酸被识别后被邻近的细胞或者吞噬细胞所吞噬。从细胞发生凋亡开始,到出现凋亡小体仅需数分钟,而被吞噬消化整个过程可持续4~9h。凋亡细胞的特征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NewContentdesign,10yearsexperience生化特征早期凋亡细胞及活细胞的胞膜正常,对DNA染料碘化丙锭(PI)拒染,但可被另外一种DNA染料Hoechst33342(Ho33342)染色;而坏死细胞的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细胞不需固定即可被PI染色。凋亡细胞在凋亡早期原来位于细胞膜内

5、侧的磷脂酰丝氨酸(PS)翻转至磷脂双分子层外侧。凋亡发生时线粒体呼吸链受损,使细胞生成ATP的量减少;跨膜电位降低,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内漏到胞质中;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升高。胞浆中Ca2+和Mg2+浓度升高,可以激活核酸内切酶和蛋白酶激活的核酸内切酶可以将DNA切成50~300bp大小的DNA,然后进一步将染色质裂解成单个核小体和寡聚核小体,形成180~200bp的DNA片断。配位化学在细胞凋亡中的应用二、文献报道Conjugatesofferrocenewithbiologicalcompounds.Coordinationtogoldcomplex

6、esandantitumoralpropertiesJournalofInorganicBiochemistry105(2011)1373–1382在这篇文献中,他们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生物配体的二茂铁配合物。并且将这些配合物和Au(I)和Au(III)结合。他们检测了这两个基团的结合位点。而且这两个基团结合表现出很好的抗癌活性。他们将金的配合物运用到三种癌细胞中:MCF-7(人类的乳腺癌细胞)、HeLa(人类的宫颈癌细胞)和NIE-115(来源于老鼠的交感神经囊肿神经元细胞)。检测这些配合物对癌细胞的作用。Scheme1.i)L-histidinem

7、ethylester,ii)histamine,iii)L-tryptophanmethylester,iv)L-methioninemethylester,v)L-lysineethylester,vi)L-prolinamide.第一步、合成所需的配合物Scheme2.i)[Au(acac)(PR3)],ii)[Au(acac)(PR3)],iii)[Au(OTf)(PR3)],iv)[Au(C6F5)3(OEt2)].第二步、基于MTT比色法检测IC50值的实验Cellswereexposedtoeachcompoundforatotalof

8、48h.Usingthecolorimetricmitochondrialfunction-basedMTTviabil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