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李煜与纳兰容若

苏轼,李煜与纳兰容若

ID:40646605

大小:65.7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5

苏轼,李煜与纳兰容若_第1页
苏轼,李煜与纳兰容若_第2页
苏轼,李煜与纳兰容若_第3页
苏轼,李煜与纳兰容若_第4页
苏轼,李煜与纳兰容若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李煜与纳兰容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脊梁-苏轼的故事  叶雪松    自古以来,中国有脊梁的文人很多,比如方孝儒、文天祥,比如瞿秋白、鲁迅,我这里说的是苏轼。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从目前来说,绝对可以说前无古人,他以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医学等诸多方面的成就,雄视中国文学史,雄视中华文化。“宋诗之有苏黄,犹唐诗之有李杜”。苏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浑,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柔情,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睿智。史学家评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词“使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浩怀逸气,超然乎尘俗之外。”由于苏轼卓越的贡献,中国文化

2、在经过了唐诗这一难以逾越的高峰之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天地。苏轼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苏轼的奏折就是优美的文章。神宗皇帝的母亲高皇太后说,皇帝吃饭中途放下筷子,一定是读苏轼的表状。苏轼的书法名列宋四家,在当时已声名远播,大受欢迎。苏轼在杭州太守任上,有一次审问一个青年农民,他被告发借钱不还。苏轼问他缘由,这个农民说:“我本来借钱贩了一点扇子来卖,结果天下雨,扇子卖不出去,就没钱还债。”苏轼说:“你把扇子拿来。”苏轼在青年农民的扇子上画上画写上字,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许多人得到消息要买,已经买不到了。  我们今天大多数人了解的苏轼,还只是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其实苏轼还是一个优秀的

3、政治家。我说的优秀是指他政绩突出和官品的高尚。他学而优则仕,先后做过通判、知州、吏部尚书……最高当到翰林学士。翰林学士在宋朝是了不起的官,地位仅次于宰相和副宰相,而且还是宰相副宰相的候选人。当了宰相的王安石、蔡京等就都是翰林学士出身。翰林学士上任时,朝廷都要举行隆重仪式,设宴请客,连皇帝都十分羡慕,称它是“神仙之职”。宋太宗有一次就开玩笑说,我如不是皇帝,能当一个翰林学士就满足了。  以苏轼的天资,还可以做到更高位置的官。不幸的是,他的聪明和智慧不但没有帮他的忙,反而让他连连受累,使他的官场生涯充满了坎坷和辛酸,也使我们对历史烙上了遗憾的印记。苏轼是一个完全自然、诚实坦荡

4、、旷达任性、器识宏大的卓越的人,当历史的车轮朝着相反的方向驶去的时候,苏轼就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加以挽救,对于至高无上的皇帝和权高位重的大臣予以劝说和嘲弄。事情的结果当然是悲剧性的,这种悲剧在中国封建社会是一种必然,苏轼也不会不知道,他知道了仍然要做,这就是苏轼的人格和魅力。我们今天爱戴苏轼,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华文化史上灿烂的星辰,也因为他为挽救社稷而坚持真理、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受了太多的冤屈和苦难。  翻开苏轼的生平,实际上也是北宋中期社会轨迹的运动史。有宋一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不景气的朝代,积贫积弱的现象一直延续到1219年皇帝跳海,南宋灭亡。但宋朝也有一个例外,就是对文化

5、的重视和对读书人的重用,是历朝历代最好的。黄袍意外加身使宋太祖对武将横加猜忌,对文臣则政策宽松。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影响了有宋一代,宋代始终在军事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与此相反,文臣的地位上升,宰相副宰相这样的高官由文人担当,连中央军事指挥机构枢密院的枢密使、枢密副使都用的文官。宋代的官吏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科举无门第、贫富限制,只要有文化都可以投牒赴试。我们今天知道的大文学家范仲淹、欧阳修都出身贫苦,进士及第,官至副相。宋代皇帝对文化和读书人的重视直接促进了宋代文化氛围的日趋浓重,而竟至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诸多重量级的大师:范仲淹、欧阳修、包拯、文彦博、三苏、王安石、曾巩、陈颢

6、、陈颐、苏门四学士、米芾、王诜、李龙眠……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一座宝藏,一颗巨星。而且,这些人大都生活在同一时期,或者相隔不远。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是苏轼的学生,苏轼和曾巩都曾得到欧阳修提拔,而苏轼、王诜、李龙眠又常在一起吟诗作画。  重文轻武的宋王朝使苏轼脱颖而出,1056年苏轼秋闱成功,第二年通过殿试,其时年方二十,成了全国一流的学者。主持考试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欣喜地对另一位大学者梅尧臣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苏轼和弟弟苏辙在通过“制策”考试时,制策文义粲然,成了当时社会的范文。仁宗皇帝喜不自胜,监考回宫后立即告诉皇后:“今日为子孙得二相才”。苏轼由此走上仕途。

7、  不幸的是苏轼生在一个积贫积弱的社会,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一个世纪后,抱残守缺的立国方针已经把宋王朝弄得国库空虚,于是,宋王朝第六任皇帝宋神宗赵顼决定变法:富国强兵。宋王朝另一位大政治家大诗人王安石充当了改革的执行者,苏轼由此卷入了政治旋涡,并在所谓旧党新党之争中因特立独行而饱受打击和磨难。  应该说王安石不是圣者,也不是坏人。他“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是一位大思想家、大诗人,具有相当出色的经济头脑。他也是年少得志,21岁进士及第后在基层任职25年,“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