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639671
大小:150.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8-05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大胆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注重体现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教学本
3、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66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4.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及作品。2.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
4、朗读《题西林壁》,并背诵默写。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3.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66教学过程生成与反思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请大家猜一条谜语,谜底是一位诗人的名字,看谁最先猜出来。听好了: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不但诗写得好,他的书法作品、画、章在中国历史上都极负盛名,他和他的父亲、弟弟合称“三苏”,他是谁呢?(苏轼)。2.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诗《题西林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
5、知道了与这首诗有关的哪些信息?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古诗。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3.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节奏美。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1.想想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3.交流学习所获。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向远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庐山景色却各不相同。4.明明是同一座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因为观察角度不同。)5.那苏轼从几个角度看66了庐山呢?看到了几种结果?概括出现这种
6、现象的原因?6.(课件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庐山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吗?“我站在(),看到庐山像()。”7.“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什么呢?(身在此山中。)8.齐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四.熟读成诵,领悟诗请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放课件)2.用多种形式朗诵这首诗。3.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其实不仅观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样。五.拓展学习1.《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著名的文学家、
7、书画家苏轼一生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你找到了哪些?咱们交流交流吧。2.学生自己建立“苏轼小档案”,鼓励学生根据收集和交流的材料自己设计各种形式的小档案,可以配图画,可以编作品目录,可以写名篇、名句,还可以写成前言、后记等。六、作业布置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编写“苏轼小档案”66,并把自己喜欢的苏轼的其他名句、名篇介绍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游山西村》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游山西村》,并能背诵默写。2、正确理解诗
8、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3.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