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638055
大小:26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5
《四川省绵阳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命题审校:李冰泽 王平说明: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为选择题,答在机读卡上,第Ⅱ卷为笔答题,答在答题卷规定的地方。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搪塞/塞车 惊蛰/真挚渐变/熏陶渐染 给予/自给自足B.禅院/禅让喟叹/称谓 菲薄/日薄西山蹊跷/独辟蹊径C.似乎/似的着陆/着急拾遗/拾级而上奔赴/投奔革命D.悱恻/斐然诧异/叱咤呼吁/长吁短叹血泊/漂泊异乡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详和端祥大器晚成人不可貌相B.服帖伏帖惹是生
2、非蚍蜉憾大树C.泄密渲泄标新立异花岗岩脑袋D.曝光暴露棉里藏针一锤子买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陈老师说,这部著作虽语言直白,但内容,中学生现在还难以理解。②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下来,有利于睡眠。③昨晚,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玉真宫主殿化为灰烬。A.艰深松弛顿时B.艰涩松弛马上C.艰涩松懈马上D.艰深松懈顿时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西方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B.有人
3、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读读武侠小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人担心,将这些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武侠戏、江湖情纳入课堂教学,会在学生心中增加暴力文化的“因子”: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D.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的号召,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说“似”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同,中国古代绘画开辟的是一条具象写意的创作道路。所谓具象写意,非严格写实,亦非纯粹表现;不离物象,又不拘于物象;“
4、造化”与“心源”化合为一,了无痕迹。一个“似”字,其中潜存着厘清中国古代绘画具象写意传统的重要线索。古代绘画理论言“似”,主旨乃是在标示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似”之本义即想象、近似。宋代以前,绘画的题材一直“以人物居先”。画人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似”。在这里,“似”被理解为绘画的恒常追求。宋代以后,山水画、花鸟画繁盛,“似”的意识则一直不断延展,有新变,但并未遭到过彻底的颠覆。讲“似”,意味着绘画作品不是绝对独立自足的
5、;讲“似”,强调了绘画作品需要以外在世界作为自身的基本参照系统;讲“似”,引导着画家超越对抗关系而去追求与外在世界的一致。另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具体界定和阐发,准确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肯定绘画要“似”,并不等于倡导极端的写实。在人物画占据中心位置的阶段,借着“传神”目标的确立,古代绘画理论适度地拉开了似同完全写实之间的距离。谢赫称“画有六法”,居首者为“气韵生动”,而联系人物画的艺术实践可知,所谓“气韵生动”,强调的就是“传神”。由强调“传神”延伸到厘分“神似”与“形似”,再延伸到重“神似”而轻“形似
6、”,这一历程带给中国古代绘画的直接结果,就是对严格写实的艺术超越。到山水画兴盛以后,古代绘画理论与时俱进,对“似”的阐发又出现了重要的衍变。新变之一是推重“神似”的范围,由人物扩展到了山水景物。所谓“物”之“神”,并非纯粹的客观存在,实乃画家对山水草木之生机天趣与文化底蕴的艺术掌握,是物理与人情的统一,自然与艺术的统一。显然,这种为“物”“传神”的要求本身,即已经潜移默化地将写实与写意两极,均衡地融为了一体。新变之二是“不似之似”意识的确立。伴随着大写意技法的孕育和发展,明清之际一些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在继续贬抑“
7、形似”的同时,高张起了“不似之似”的理论旗帜。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自身的艺术形象体系,并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对象保持形态上的高度同一,故曰“不似”。“不似”者,乃“形”“不似”,是对写意趋向的首肯,对执着于“形似”的极端写实艺术道路的否定或超越。这“不似”,绝非造型能力低下,而是一种艺术自觉的标志。同时,中国古代绘画创作又始终坚定不移地将追求同外在世界的深层一致,设定为终极的艺术目标,故曰“似”。“似”者,乃“神”之“似”,理之“似”,自然之“似”,艺术之“似”,既是对具象方式的固守,更是对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的简明表述。
8、“不似之似”,可以说是对“似”的最为切当的解释和说明,是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与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和揭示。中国古代绘画为创造“不似之似”的具象与写意的形象体系,开辟了一条个性化的艺术道路。在这里,师法自然与抒写性灵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平衡。古代画家极为重视对外在世界的接触、观察、把握,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