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测总结报告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

ID:40616070

大小:1.41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8-05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1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2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3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4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5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6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7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8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9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10页
资源描述: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监控量测停测审批表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标段朱家湾主变电所工程部位朱家湾主变电所施工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公司监理单位贵州三维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方监测单位工程现场施工情况进出线通道施工完成工程安全风险巡视及监控量测情况巡视周边环境稳定、各项监测数据稳定施工单位意见:项目经理签字:日期:第三方监测单位意见:项目负责人签字:日期:监理单位意见:设计单位意见:总监签字:日期:项目负责人签字:日期:建设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日期:备注:1、本表一式六份,建设单位、监控中心、设计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

2、、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各一份。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朱家湾主变电所工程监测总结报告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公司二〇一六年九月八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111.1工程概况11.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11.3工程主要施工过程概述4第二章监测实施依据15第三章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163.1进线隧道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163.2出线隧道明挖段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173.3出线隧道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17第四章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184.1出线通道明挖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184.2出线隧道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194.3进线隧道明挖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214.4出线隧道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21第五

3、章典型监测数据分析245.1进线隧道SGD504拱顶沉降监测变化图表24第六章典型预警事务处理分析24第七章监测结论24第一章工程概述11.1工程概况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朱家湾变电所,位于朱家湾站东南侧,东距贵遵高速公路约100m,西达G210国道约150m,位于中心环北线以北约80m。变电所与1号线区间之间通过电缆通道相连(出线隧道),通道为暗挖隧道。通道起点位于区间隧道YDK9+080桩号处,位于210国道下方,起点之前预留20m与4号线的接口,通道总长约280m,下穿阳关立交桥中心环北线下210国道匝道后沿中心环北线北侧敷设,距中心环北线路基6~7m。通道横

4、断面采用"竖壁+拱顶"钢筋砼结构,洞壁尺寸3m*3m,沿线共设置4个竖向风井。电缆通道拟采用暗挖方式施工,隧道底板埋深10~22m。朱家湾主变电所进线通道起于赵斯220kV变电站,终于朱家湾110kV主变电所,其中K0+407~K0+565为暗挖隧道隧道底板埋深3.5~11m,,隧道总长约158m,横断面和结构形式与出线隧道相同。1.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1.2.1地形地貌场区地处猫跳河与南明河分水岭以东的金阳台地之上,地貌类型主要为溶丘与洼地相接地貌。朱家湾主变所出线电缆通道下穿阳关立交桥中心环北线下210国道匝道后沿中心环北线北侧敷设,距中心环北线路基6~7m,

5、周边无房屋分布。进线隧道K0+470~565段隧道旁穿民房且临近市政道路高边坡挡墙。1.2.2地层岩性测区附近多由第四系地层覆盖,基岩于周边山丘附近出露,场区基岩主要为三叠系中统杨柳井组地层,其岩性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覆盖层杂填土层(Q):为砖块、混凝土块、碎块石夹粘土组成。廊道起点处210国道下方厚度一般4~6m,结构稍密,廊道终点附近为以回填场,杂填土层厚8~10m,结构松散,其余部分回填土层零星分布。残积层(Q):红黄、黄色粘土夹少量碎块石,多呈硬塑及软塑状,主要分布在洼地、溶槽及缓坡地带,厚度一般2~5m,出线廊道终点段厚度较大,最大达13m

6、。(2)基岩三叠系中统杨柳井组一段(Tyl):为灰、灰黄、微红色中厚层中晶白云岩夹泥晶白云岩,厚度90~133m。1.2.3地质构造及地震隧道处发育新桥街逆断层,该断层与长坡岭断层相近,走向为N10°E,倾东,长12~15km,从白鹭湖经过,断层倾角由南至北逐渐变陡,长坡岭附近为35°~40°,马王庙50°~70°,白鹭湖60°,水平断距小于100mm-26-,东盘出露地层为杨柳井组-安顺组,西盘出露杨柳井组及松子坎组。朱家湾站至大寨站区间位于断层西盘,与断层之间的直线距离约60~200m。受断层影响,场区岩层单斜,倾角较大,产状N10~15°E,SE∠30°~4

7、0°。根据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1.2.4岩溶、水文地质条件(1)岩溶场区岩溶发育的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完备。从勘察揭露的地质资料分析,该区岩溶发育规模有限,对工程影响不会太大,局部遇溶洞可采用地基置换方式处理,边坡遇溶洞时可采用挂网锚喷进行处理。(2)水文地质条件进线隧道设计在地下水位之上。出线隧道场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大部为4~6m,局部地下水出露,地下水位标高

8、12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