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e化後的因应之道

企业e化後的因应之道

ID:40597997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4

企业e化後的因应之道_第1页
企业e化後的因应之道_第2页
企业e化後的因应之道_第3页
资源描述:

《企业e化後的因应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企業e化後的因應之道面對e時代的諸多挑戰,已不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方式可以因應的,企業必須全盤去思考結構的部分,並做觀念的改變。在此提出4個企業必須擁有的觀念: 1.以創新、攔截、速度取勝企業必須加速e化、加速應用IT科技。由於無線通訊科技的突飛猛進,讓人們可以無時無刻地接受新知,也使得知識的變革得以加速再加速。在此環境之下,企業唯有創新才能創造無限商機,傳統的市場已經被挖掘一空,而新興市場的空間永遠在持續變小。俗話說:「沒3年好光景。」事實上,目前的市場可能連一天的好光景都沒有,因為一旦這個市場被認知具有生存條件時,商機很快就被紛起的廠商吞噬,使得利潤轉薄。只有新市場才會有商機,這意謂

2、著企業必須改變角度,不要前進已有的市場。過去,有許多台灣的中小企業員工,學了經驗、技術,熟悉了市場,便出來自立門戶,「幹掉以前的老闆」。然而,現今員工卻很難這樣做,因為會發現:「這塊市場早就已經沒有肉了,只剩骨頭了。」這樣做只是自討苦吃而已。以攔截取代追趕,以創新加上速度,攔截未來的商機,才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贏家。2.運用供應鏈管理擴大影響力,邁入全球化供應鏈是未來競爭力的主流,企業必須在產業內找尋志同道合的策略聯盟夥伴,即使企業的規模不大,但如果能夠找到主流企業與之合作,便能擴大自我虛擬的結構,如此才能與他人競爭、擁有作戰的實力,單打獨鬥、一卡皮箱走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打群體戰才有成功的機

3、會。策略聯盟,利基互補,發揮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綜效,產生價值鏈,是企業生存競爭的必要戰略。如果供應鏈與價值鏈沒有建成,企業將無法打仗。以國內半導體業為例,之所以能夠有如此亮眼的成績,就是因為彼此形成了完善的供應鏈與價值鏈。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很特殊,設計、測試、封裝各有不同的廠商,分工分得非常漂亮,彼此形成緊密的供應鏈,也因為量夠大,可以形成經濟規模,獲利足夠使他們可以購買最好的設備與國外廠商一較長短。此外,在過去台灣有些中小企業給人投機與彼此猜忌的印象,常存有「幹掉對方」的想法,但在未來,透過供應鏈的連結,人格不健全的企業無法存活,因為在供應鏈與價值鏈中,企業彼此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必須彼此信賴,

4、養成大家不互相猜忌的心理,共同把事情做好。如果企業傾向於以投機心態做生意,未來將找不到任何的策略夥伴。台灣企業若能形成虛擬集團,就能夠生存下去,專業分工,將上下游整合,擴大規模經濟,提升競爭力,可以擁有很大的彈性。3.逼迫企業加速成長未來的企業只有3種命運——出局、成長、被購併。當世界經濟體系不斷加速擴大時,企業若不能跟上去,相對而言就變小了,甚至遭到埋沒的命運。為了讓企業能夠活下去,就必須去逼迫它加速成長。包括:■產、銷、人、發、財的經營團隊要加速凝聚:讓企業的行為能力增加。■創新加速:不只是產品的創新,還要擴及到管理、服務體系的創新,乃至於全方位多元化的創新。■資訊流加速:資訊流是企業體的

5、神經系統,經營整合、對外應變都有賴資訊流的加速化。同時,不只組織內部資訊、知識要加速整合,就連外部的協力廠、客戶也要進行資訊整合。但重要的是,如果企業間彼此沒有形成生命共同體的想法與共識,無法彼此分享,還抱著「你輸我贏」的想法,這個結構是無形成的。■物流加速:產品的供需要做到JustinTime,這不僅是經濟效益上的考量,而且也是遵循環保意識的世界潮流趨勢,因為賣不出去的庫存即是浪費。■服務加速:在世界文化快速的變遷下,誰能提供快速、彈性、無微不至,且正中市場區隔內客戶心中需求的服務,誰就能夠贏得市場。■資金加速:雅虎在美國的成功,說明了金融體系的成熟是創新及科技發展的基礎,這可以稱之為社會的

6、綜效,社會結構的成熟化與良性循環,將使得具前瞻性的企業更容易生存發展。 4.廣結善緣,增強企業爆發力除了以上3個觀念的認知,企業還必須加強其數位神經系統,廣結善緣,增強企業的爆發力,「因為即使商機出現了,除非你的企業擁有強勁的爆發力,否則還是沒有你的份,因為你看得到,吃不到。」如果企業在商機出現時,才開始構築關係網路,則一切都來不及了;必須在商機還未出現之前就廣結善緣,建構關係網路,一旦商機的曙光乍現,企業便有充分的準備及資源可以前去攫取。企業是否能廣結善緣,建構關係網路,與企業的EQ有關。就如同人一樣,光擁有IQ是不夠的,未來企業想要生存下去,除IQ之外,更必須倚賴EQ。創造社會新綜效最近1

7、0年,美國景氣持續上升,證明了運用新觀念、新科技所形成的社會綜效,能夠讓生活品質提升,而不為經濟波動所影響。反觀台灣,目前台灣企業也紛紛面臨知識經濟來臨及產業e化的衝擊,在產業外移與根留台灣的抉擇中苦惱,究竟台灣該何去何從呢?「將知識及最新技術留在台灣,建構一個e化的環境,已經成為台灣企業生存的唯一途徑。」未來台灣將走向知識產業,經由企業的大腦及神經將產值發揮至無限,猶如一塊海綿體,吸附著台灣賴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