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597519
大小:283.50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8-0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进一步掌握积累一些常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遵纪守法。【教学重点】 1、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教学难点】 掌握积累一些常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各位同学,语文学习犹如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幸福,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知识和感悟。今
2、天,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我们的目的地,是一头连着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一边连着“五岳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的富春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评价)(课件出示朗读要求):a.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b.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c.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d.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2、面对如许美文,不亲自品读品
3、读,岂不遗憾?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提问:请谈谈朗读本文时感觉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明确: (课件出示): 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③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4、 3、读懂课文 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优美的文章,老师都有点陶醉了,但学习古文不仅要求会读文章,还要能读懂文章。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 60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意帮助你们。 (1)、学生分组活动后提出问题。 (2)、教师出示投影片,点拨释疑。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课文的主旨。2.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3.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
5、课文的写景方法,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2.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知道这是一篇描写山水的小品文,二、合作探究,赏析文“美” (一)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自由朗读1、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明确:山奇水异。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奇山异水。2、作者是如何描写山水的奇异的?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加以概括,教师明确。3、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
6、”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和寻求归隐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板书:由景生情因情明志:向往美好大自然和寻求归隐的志趣(二)、体会感受——志趣美 解答辅助:比较下列两组景与本文景的异同(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冥》)。解析:“蒸”表示洞庭湖面积之大,“撼”表明波涛气
7、势之盛,此景带给作者的是想要有所作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思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带来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示的是神仙般悠闲的生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带给人的是宁静、安详,是闲居山林的归隐之意。所以,不同的景所触发的人的情感是不同的,而不同心境的人面对同一景亦会生发不同的情。吴均仕途失意,更有当时的环境作背景,面对此景自然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这几句话不仅从侧面衬托出“奇山异水”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产生了归隐之
8、意。60(三)、研读最后四句:横柯上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