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习题1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习题1

ID:40586906

大小:2.10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4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习题1_第1页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习题1_第2页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习题1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习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习题一、选择题。1.气温日较差指的是()。A.早晚气温之差B.中午与傍晚气温之差C.日出、日没时的气温之差D.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2.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A.9时、15时、21时、3时B.8时、14时、20时、2时C.7时、13时、19时、1时D.6时、12时、18时、24时3.地球上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是()。A.亚热带B.温带C.热带D.寒带4.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气温总是从南往北逐渐降低B.南半球气温总是从南往北逐渐降低C.同

2、纬度的海洋气温总比陆地高D.同纬度的海洋气温总比陆地低5.同一纬度的下列地形,夏季气温较低的地方是()。A.平原B.盆地C.陆地D.海洋6.有关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的等温线上的点,气温一定不相等。B.气温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大。C.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一定是高温气温。D.同一等温线上的点,气温相等北冰洋。7.同一纬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0米,两地的气温相差()。A.15℃B.4.5℃C.9℃D.18℃8.降水的主要形式是()。A.降雪B.降雨C.冰雹D.霜降9.下列有关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3、A.降水就是降雨             B.测量降水量的基本器具叫雨量器C.赤道附近降水多           D.非洲撒哈拉沙漠属于干燥少雨区10.对一个地方一天降水量的观测,通常时间()。A.8时和12时B.12时和1时C.12时和18时D.8时和20时11.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在()。A.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B.温带大陆东西沿海地区C.赤道附近地区D.南北两极地区12.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说明什么因素对降水的影响()。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温带大陆东西两

4、岸地区降水都比较丰富。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降水。C.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比较少。D.南北极地地区,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仍有大片的冰川,冰山分布。14.有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B.世界各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D.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15.右图上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A.①B.②C.③D.④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问题:(1)A地各月气温都在℃以上,气

5、温年较差最,属于带。(2)B地七月气温约在℃,一月气温约为℃,年温差为℃。(3)A、B、C三地都位于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2.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A地的年降水量在________毫米以上,B地的年降水量在________毫米以下,造成两点间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由此可知,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2)C、D、E三地相比,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地(填字母),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____地(填字母),引起这种差异的因素是____

6、____,由此可知,在温带地区沿海降水____________,内陆降水________。(3)甲、乙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地,这说明回归线附近,大陆________岸降水多,大陆________岸降水少。(4)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在________(填字母)地附近。答案:一、选择题1~5DBCAD6~10DCBAD11~15CCADC三、综合题1.(1)20小热(2)27-532(3)北2.(1)2000 200纬度因素多 少(2)C E 海陆位置多 少(3)甲 东 西(4)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