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572738
大小:20.9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4
《英语人教版六年级下册Unit One Part 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八年级物理电教优质课教案艾岗二中徐公旗2017.5教科版八年级下《11.1功》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3)、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4)、知道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功及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引起学生适当焦虑,激起其学习功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使之积极参
2、与判断是否做功的讨论。二、教材分析各种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都与功紧密相连,而且功的计算能够为能量的定量表达即能量的转化提供分析的基础,可见该节内容的重要性。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受力分析、力的测量、判断物体的移动距离及其测量方法已经了解,但往往对两者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并不清楚;常导致功的计算产生错误,本课通过对大量生活实例的归纳,及实验测量,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学习功,将有利于学生对功的理解。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小组探究法。五、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复习提问 提问:力的三要素是指哪些? 提问: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3、 提问:力作用在物体上会怎样(产生什么效果)? 回答问题。[来源:Z§xx§k.Com] 回答问题。[来源:Z*xx*k.Com] 回答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 会改变物体的状态。二、新课引入 由力的不同作用效果引出功。 举例: 推桌子:小明和小聪分别用力推动桌子,小明虽费了力气,但桌子没有移动,小聪用力将桌子推走了。 还可举些其他例子。 例如:擦黑板。用力压黑板擦,在黑板上挪动黑板擦。 推箱子,搬椅子…… 由这些例子给出功的定义。 区分不同情况理解。三、新课展开1.力学中功的含义 我们常说
4、的功是有“成效”的意思,但在物理学中它还有特殊的含义。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显然力做功有两个条件。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二是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S) 举例: ⑴ 举重运动员向上举杠铃,作用在杠铃上的力是向上的,并且杠铃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我们说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⑵直升机向上拉动铁塔,对铁塔有一个向上的拉力,铁塔在这个拉力的作用下,沿拉力方向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飞机对铁塔做了功。2.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举多个例子,
5、要求学生判断是否做功。[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例如:[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Zxxk.Com] ⑴火箭升空,燃烧的气体对火箭有没有做功? 学生答:做了,因为燃烧的气体对火箭有一个向上的推力,火箭在这个推力作用下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⑵同学们将自行车推进校门,对车有没有做功? 学生答:做了,因为人对车有一个向前的推力,车在这个推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 ⑶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有没有做功? ⑷推讲台没推动。 ⑸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有没有对桶做功?
6、 ⑹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学生答:不做功。 要求学生举例,可将学生举的例子写在黑板上。 学生举例。 进行分析。 教师注意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1)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强调做功的两个因素。 (3)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 教师要注意同学们的回答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弥补关于惯性的知识。 教师小结:从以上例子,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力学中功的含义,即一个力作
7、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3.功的计算 我们知道了力做功的两个条件,那怎样来计算功呢?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即: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W=Fs。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 1焦=1牛·米。 几点说明: ①使用W=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②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
8、无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