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操作指南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操作指南

ID:40519948

大小:4.40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8-04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操作指南_第1页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操作指南_第2页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操作指南_第3页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操作指南_第4页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操作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操作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操作指南王震2015-11-26目录一.一致性评价相关概念二.最新药品药品注册分类三.一致性评价指标四.一致性评价政策法规要求五.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六.一致性评价工作流程八.一致性评价各方职责划分七.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格式及内容九.一致性评价注意事项十.一致性评价难点分析十一.参考资料一.致性评价相关概念(1)仿制药是指与被仿制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量、规格剂型、质量、安全性、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药品。范围:国外上市(新3类)、国内上市(新4类)参比制剂是指用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对照药品,可为原研药品或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原

2、研药品是指已经过全面的药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且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拥有或曾经拥有相关专利、或获得了专利授权、在境外或境内首先批准上市的药品。国际公认药品是指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一.致性评价相关概念(2)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程度和速度。一般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是以静脉制剂(通常认为静脉制剂生物利用度为100%)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活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内循环的相对量;相对生物利用度则是以其他非静脉途径给药的制

3、剂(如片剂和口服溶液)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活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y,BE):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剂量,其活性成分吸收程度和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常意义的BE研究是指用BA研究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指标,根据预先确定的等效标准和限度进行的比较研究。在药代动力学方法确实不可行时,也可以考虑以临床综合疗效、药效学指标或体外试验指标等进行比较性研究,但需充分证实所采用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一.致性评价相关概念(3)药学等效性(Pharmaceuticalequiv

4、alence):如果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可以认为它们是药学等效的。药学等效不一定意味着生物等效,因为辅料的不同或生产工艺差异等可能会导致药物溶出或吸收行为的改变。治疗等效性(Therapeuticequivalence):如果两制剂含有相同活性成分,并且临床上显示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认为两制剂具有治疗等效性。如果两制剂中所用辅料本身并不会导致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生物等效性研究是证实两制剂治疗等效性最合适的办法。如果药物吸收速度与临床疗效无关,吸收程度相同但吸收速度不同的药物也可能达

5、到治疗等效。而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只是活性成分化学形式不同(如某一化合物的盐、酯等)或剂型不同(如片剂和胶囊剂)的药物制剂也可能治疗等效。一.致性评价相关概念(4)基本相似药物(Essentiallysimilarproduct):如果两个制剂具有等量且符合同一质量标准的药物活性成分,具有相同剂型,并且经过证明具有生物等效性,则两个制剂可以认为是基本相似药物。从广义上讲,这一概念也应适用于含同一活性成分的不同的剂型,如片剂和胶囊剂。与原研药基本相似药物是可以替换原研药使用的。一.致性评价相关概念(5)介质效应:由于样品中存在干扰物质,对响应造成的直

6、接或间接的影响。标准样品(StandardSample):在生物介质中加入已知量分析物配制的样品,用于建立标准曲线,计算质控样品和未知样品中分析物浓度。质控样品(QualityControlSample):质控样品系将已知量的待测药物加入到生物介质中配制的样品,用于监测生物分析方法的效能和评价每一分析批中未知样品分析结果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一般配制高、中、低三个浓度的质控样品。分析批(Analyticalrun/batch):包括待测样品、适当数目的标准样品和质控样品的完整系列。由于仪器性能的改善和自动进样器的使用,一天内可以完成几个分析批,一个分

7、析批也可以持续几天完成,但连续测量不宜超过3天。高溶解度(Highlysoluble):若药物的最大剂量能溶解在250ml或更少的pH1-7.5的水溶液中,此药物可被认为是高溶解度的药物。250ml的量来源于标准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受试者用于服药的一杯水的量。高渗透性(Highlypermeable):渗透性的分类标准以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程度(吸收剂量的分数,而不是系统生物利用度)为间接依据,以测定通透人体肠壁膜的量为直接依据。也可以选用能充分描述人体内的吸收程度(如体外上皮组织细胞培养法)的非人体系统。若没有资料证明药物在胃肠道内是不稳定的,以质

8、量平衡测定法为依据,同静脉注射给药相比较为依据,当药物的吸收程度达到90%时,此药物可被认为是高渗透性的。一.致性评价相关概念(6)快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