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选修《孟子选读》之《民为贵》课件

人教版高中选修《孟子选读》之《民为贵》课件

ID:40502292

大小:1.54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8-03

人教版高中选修《孟子选读》之《民为贵》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高中选修《孟子选读》之《民为贵》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高中选修《孟子选读》之《民为贵》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高中选修《孟子选读》之《民为贵》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高中选修《孟子选读》之《民为贵》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选修《孟子选读》之《民为贵》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为贵教学重点、难点:1、第1、2、3则2、引导学生掌握孟子的民本思想民为贵梳理文意一、给加蓝字注音社稷()粢盛()放桀()伐纣()弑君()走圹()獭()驱爵()鹯()三年之艾()胥()溺()谆谆()暴之于民()朝觐()讼狱()讴歌()篡()jìzīchéngjiézhòushìkuàngtăquèzhānàixūnìzhūnpùCháojìnsòngōucuàn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⑴为丛驱爵者

2、,鹯也___通__⑵舜相尧二十有八载___通__(提示:“鹯”通“雀”、有,通“又”)3、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1)民为贵,社稷次之______________(2)于传有之______________(3)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______________(4)残贼之人谓之一夫______________(5)所欲与之聚之______________(6)所恶勿施,尔也______________(7)其何能淑______________(8)谆谆然命之乎______________(9)暴之于民而民

3、受之______________(10)使之主事而事治______________本指土神和谷神,后来代指国家传记残害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为、替如此、这样善耐心引导、恳切教诲的样子显治理得好4、注意古今异义词。(1)牺牲今义是__古义是__(2)中国 今义是__古义是__提示:(1)今义是“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古义是“祭祀所用的生畜”。(2)今义是指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是指"中原"5、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1)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2)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判断句状语后置句二、疏通文意,注

4、意下列重点语句的翻译。1、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原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翻译:百姓是最重要的,国家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翻译:残害仁的人叫贼,残害义的人叫残;残、贼这样的人叫独夫。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3、原文: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4、原文: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翻译: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

5、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翻译:孟子说:"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能获得民心。5、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6、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翻译: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件显示把天下给了他罢了。翻译:舜帮助尧处理国政长达二十八年,不是靠人力能做的,是天帮助他的结果。探究文本三、整体感知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3、《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4、在“君权谁授

6、”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3、《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又机智,又锐利,又深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方式。三、整体感知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

7、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三、整体感知(1)、设喻取譬,形象生动地阐明道理如为了说明国君应该对百姓施行仁政时,用“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作比,说明对老百姓不施行仁政的后果。用了“水之就下,善之走圹”作比喻,说明老百姓对有仁德的国君的渴望和归顺,形象生动,明白晓畅。(2)、层次井然,层层

8、深入,说理晓畅透彻。如第3则,先从失天下一方面由笼统说到具体(即失民—失民心),再从得天下一方面由笼统说到具体(即得民---得民心---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第4则:孟子先从理论上证明了“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的观点,后又以尧舜为例证明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观点,事理结合充分阐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写作特色探求内涵1、孟子“民贵君轻”和“诛一夫”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行得通吗?为什么?和同代各家相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