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83076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3
《初中《陋室铭》知识梳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陋室铭》知识梳理一、原文与翻译: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
2、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二、字词积累:1、字词解释在,在于。名,动词,出名。灵,灵验,神奇。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馨,这里指品德高尚。上,长到,蔓到。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2、古今异义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馨:古义(香
3、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3、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4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4、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
4、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3)是: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4)名:①著名:有仙则名②名词作动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三、整体把握 ①文章主旨: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使文章境界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句呼应,以表明“陋室”不陋,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体裁:铭
5、。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简陋的屋子。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四、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4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问答题。 1、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 答:写法: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比兴的写法; 作用:a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b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好处: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突出中心。 2、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
7、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3、陋室有怎样的特征?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 答:陋室特征:雅。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儒雅博学日常生活—高雅脱俗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高雅脱
8、俗的情感。 6、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7、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8、“南阳诸葛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