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I)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I)

ID:40449616

大小:302.11 KB

页数:119页

时间:2019-08-02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I)_第1页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I)_第2页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I)_第3页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I)_第4页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I)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第二节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第三节质粒和转座因子第四节基因突变及修复第五节基因重组第六节微生物育种第七节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遗传与变异的概念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遗传:亲代将自身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和功能,变异: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在群体中以极低的几率(10-5~10-6)出现,性状变化幅度大;新性状稳定、可遗传。遗传型(genotype):一个生物体所含有的基因的总和。表型(phenotype):一个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

2、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饰变(modification):指生物体由于非遗传因素引起的表型改变,变化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特点是几乎整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发生同样的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小,不遗传,引起饰变的因素消失后,表型即可恢复。举例:Serratiamarcescens的红色素在25℃和37℃的变化。研究微生物遗传的意义微生物的独特生物学特性:(1)个体的体制极其简单;(2)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3)易于在成分简单的组合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4)繁殖速度快;(5)易于积累不同的中间代谢产物或终产物;(6)菌落形

3、态特征的可见性和多样性;(7)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各个个体作用的直接性和均一性;(8)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9)各种微生物一般都有相应的病毒;(10)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方式;微生物是研究现代遗传学和其它许多主要的生物学基本理论问题中最热衷的研究对象。对微生物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而且为育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促使育种工作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低效到高效、从随机到定向、从近缘杂交到远缘杂交的方向发展。研究微生物遗传学的意义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种质连续理

4、论:1883~1889年间Weissmann提出。认为遗传物质是一种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化合物。基因学说:二十世纪初发现了染色体并提出基因学说,使得遗传物质基础的范围缩小到染色体上。染色体由核酸和蛋白质两种长链高分子组成。20多种氨基酸经过不同排列组合,可以演变出的蛋白质数目几乎可以达到一个天文数字,而核酸的组成却简单得多,一般仅由4种不同的核苷酸组成,它们通过排列组合只能产生较少种类的核酸,因此当时认为决定生物遗传型的染色体和基因,起活性成分是蛋白质。DNA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明:1944年以后,利用微生物为实验

5、对象进行的三个著名实验(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噬菌体感染试验、病毒的拆开与重建试验)1928年,Griffith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1)动物实验对小鼠注射活R菌或死S菌————小鼠存活 对小鼠注射活S菌————————小鼠死亡 对小鼠注射活R菌和热死S菌———小鼠死亡抽取心血分离活的S菌一、三个经典实验(一)经典转化实验(transformation):F.Griffith,研究对象:Streptococcuspneumoniae(肺炎双球菌)S型菌株:有致病性,菌落表面光滑,有荚膜R型菌株:无致病性,菌落表面粗糙,

6、无荚膜(2)细菌培养实验热死S菌—————不生长 活R菌—————长出R菌 热死S菌+活R菌—————长出大量R菌和10-6S菌(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 活R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R菌和少量S菌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型细胞并使R型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①加S菌DNA②加S菌DNA及DNA酶以外的酶③加S菌的DNA和DNA酶④加S菌的RNA⑤加S菌的蛋白质⑥加S菌的荚膜多糖活R菌长出S菌只有R菌1944年O.T.Avery、C.M.MacL

7、eod和M。McCarty从热死S型S.pneumoniae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试验: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将S.Pneumoniae的R型转化为S型。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明S型菌株转移给R型菌株的,是遗传因子。(二)噬菌体感染实验A.D.Hershey和M.Chase,1952年(1)含32P-DNA的一组:放射性85%在沉淀中(2)含35S-蛋白质的一组:放射性75%在上清液中所以,进入细胞的是噬菌体的核酸而不是蛋白质。(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为了证明核酸是

8、遗传物质,H.Fraenkel-Conrat(1956)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MV)进行了著名的植物病毒重建实验。将TMV在一定浓度的苯酚溶液中振荡,就能将其蛋白质外壳与RNA核心相分离。分离后的RNA在没有蛋白质包裹的情况下,也能感染烟草并使其患典型症状,而且在病斑中还能分离出正常病毒粒子。选用TMV和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RV),分别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