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

《诗经》赏析

ID:40433679

大小:7.22 MB

页数:289页

时间:2019-08-02

《诗经》赏析_第1页
《诗经》赏析_第2页
《诗经》赏析_第3页
《诗经》赏析_第4页
《诗经》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经》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经赏析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爱情诗(一)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忧伤的爱情(二)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热烈的爱情(三)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来世相约(四)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弃妇诗(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思妇诗(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婚嫁祝福诗二、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亲情、思乡诗三、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人生感慨诗四、我觏之子,我心写兮——赞美君子品格的诗篇五、中冓之言,不可道也——讽刺统治者的低劣品行六、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作品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爱国诗八

2、、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宴饮诗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另外还有小雅的六篇笙诗有目无辞(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加起来应是311篇。)这些诗歌中,有十五国风160首,大雅、小雅105篇,周颂、商颂、鲁颂40篇。一、时代及地域:从其形式和内容的特点看,可以大体确认,周颂全部和大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国风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是周东迁以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这些诗歌产生的地域几乎

3、覆盖了黄河流域的各个地区,包括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等地。二、采诗、删诗之说: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三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何休《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中有:“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这些史料表明当时是有采诗这种活动的。关于采诗的原因,汉代学者推测为“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班固《汉书艺文志》)采诗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礼记乐记》中

4、论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毛诗序》:“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汉代学者还有孔子删诗之说,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这种说法遭到普遍的怀疑。原因:一、先秦文献中所引的诗句,基本在现存《诗经》的范围内,如果孔子时代还有三千多首诗,按理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二、孔子在《论语》中曾反复提到《诗三百》,证明孔子所看到的《诗经》已经是三

5、百余篇的本子。孔子确实对《诗经》下过很大的功夫,《论语》中记载孔子“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表明在孔子时代,《诗经》的音乐已经发生散失错乱的现象,孔子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于古乐的原状。三、《诗经》与音乐的关系:《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说明诗三百可以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可见《诗经》在古代与音乐舞蹈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而言

6、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的分别一般认为是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不同。《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也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分析。《诗经》产生的时代及地域:《诗经》中的作品,很难一一确定其具体年代,但从其形式和内容的特点看,可以大体确认,周颂全部和大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

7、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国风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是周东迁以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这些诗歌产生的地域几乎覆盖了黄河流域的各个地区,包括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等地。(其中秦风、豳风、大雅、小雅、周颂产生于今陕西一带;魏风、唐风产生于今山西一带;齐风、曹风、鲁颂产生于今山东一带;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陈风和大雅、小雅的一部分及商颂产生于今河南一带;邶风、鄘风的一部分及卫风一部分产生于今河北一带;周南、召南的一部分产生于今湖北一带。)四、《诗经》在先秦

8、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式的一部分;二是表达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三是表达情感和娱乐。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须的文化素养《论语》记孔子所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学习《诗经》也具有政治、道德的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人可以具有“温柔敦厚”的美德。《诗经》中的作品,在总体上是符合当时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