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说课教学设计

杠杆说课教学设计

ID:40432643

大小:2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2

杠杆说课教学设计_第1页
杠杆说课教学设计_第2页
杠杆说课教学设计_第3页
杠杆说课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杠杆说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广西北流市石窝镇初级中学邓长荣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现在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第二课时的展示课。下面我主要从教材、目标、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辅助手段、教学流程这七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出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十二章第一节,杠杆的知识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的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组成,教材把实验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二、教学目标。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通过实验探究

2、,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画杠杆的力臂。三、学情分析:这个年龄段的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动手能力比较强,对于杠杆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能运用规律解释自然理象。四、说教法1.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2.启发式教学: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从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3.讨论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

3、的见解,听取别人的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五、说学法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利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去寻求知识,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也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中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对数据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六、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共10组)七、教学流程设计分析。(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预计用3分钟)(播放幻灯片动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导学习动机、感知教材)以动画中展示形式展示水泵的手柄、儿童跷跷板、小男孩撬石头木棍等,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告知学生这些机械的名称叫杠杆。(二)、讲授新课——实施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培养能力(约7分钟

4、)⒈杠杆的概念:首先学生通过观看屏幕动画——人用一根硬棒撬石头,让学生感受这种杆的使用,得出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硬棒就叫做杠杆。⒉进一步认识杠杆在观看动画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与杠杆有关的几个名词。分别是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在了解过程中通过看图让学生会找出一根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⒊学习画动力臂和阻力臂  利用电脑模拟画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过程,教会学生作图。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是本节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采用的是直观教学示范画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画动力臂和阻力臂,总结出画力臂的做法(三) 动手实验,科学探究,突出重

5、点。(预计25分钟)1.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1.提出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下时会平衡?2.学生猜想与假设: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进行猜想。他们的想法可能不尽相同,但他们一定都认为杠杆平衡会跟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因素有关?(对学生的猜想及时予以鼓励。)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得到确切地结论,不能只凭猜想,还必须通过实验来研究,这样我们就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去测量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教师介绍实验器材)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测得的实验数据(即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填入课本表格

6、中。5、分析实验数据与验证猜想各个小组对本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当F1·L1与F2·L2相等或近似相等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这就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6、评估、交流与合作对实验有什么不妥之处,如杠杆是否在水平位置调节平衡;有没有记录力臂时出现疏忽的现象。若实验数据与实验结论相符,说明我们的实验结论应该是可信的。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进行讨论与交流。2.应用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解决现实问题(课本P78例题)3.生活中的杠杆有很多,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规律中我可以把杠杆分为三大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这个

7、知道点在于让学生知道杠杆的类型,并根据需要选选合适的杠杆。(四) 归纳小结(约3分钟)通过抢答的方法,让学生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a、结合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肯定成绩,提出努力方向。b、归纳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结论,突出重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五) 布置作业(约2分钟)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学生学习新知识以后做适当的练习与作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练习:P801-3题。作业:P80第4题(六)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