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28297
大小:14.9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2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章第节《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功》人教版2012八年级物理第11章第1节富顺永胜九年制学校陈刚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让学生说一说,含有“功”的成语或词语,指出其中“功”的含义。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现代汉语中的“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贡献的意思,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其中“成效”
2、的意思,但它又有特殊的含义,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的“功”。板书课题:《功》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将学生的语文知识与物理课堂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新课教学(30分钟)一、力学中的功1.做功的含义课件展示:(1)小红想把大石头移开;但没有搬起。(2)小明想拉箱子,但没有拉动。让学生讨论这两名同学的工作是否有成效?(3)将货物提高,(4)拉小车前进。让学生讨论这两项工作是否有成效?引导完成物体的受力分析,明确是哪个力对货物的移动做出了贡献,从而初步得出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 学生思考并回答:(1)(2)的
3、工作没有成效,体现在他虽然施了力,但并没有使物体移动。(3)(4)的工作有成效,体现在它施了力,并且把货物举高了。 运用事例对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课件展示:起重机和直升机都能提起重物,让学生标出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教师引导:下面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例1: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做功了吗?为什么
4、?例2: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累吗?人做功了吗起重机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例3: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例4:人推着木箱前进时,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了吗?为什么?例5: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力做功了吗?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物体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而没有距离,不做功;(2)有距离(运动)而没有力,不做功。(3)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不做功。活动:课堂练习 学生分析并回答。起重机和直升机都能提起重物,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5、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有力没有距离,不做功。 物体靠惯性运动,有距离(运动)而没有力,不做功。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不做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具体的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对于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特别是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对哪几种情况下,不做功情况的分析,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学生对做功的理解与认识。二、功的计算教师引导: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
6、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说出你猜想的依据。通过图例分析, 学生认识到:力越大,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越多,做的功越多。所以功与力和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有关。 公式W=FS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也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 总结出功的计算方法: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表达式:W=Fs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1焦=1牛*1米(1J=
7、1N*m)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做了功?为什么?1.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2.同体性:力和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同一物体3.同时性:力和物体移动距离必须对应同段时间。4.同向性:初中阶段力和物体移动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 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牢固?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
8、能力。课堂练习(5分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