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李静

《诫子书》李静

ID:40425490

大小:2.45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8-02

《诫子书》李静_第1页
《诫子书》李静_第2页
《诫子书》李静_第3页
《诫子书》李静_第4页
《诫子书》李静_第5页
《诫子书》李静_第6页
《诫子书》李静_第7页
《诫子书》李静_第8页
《诫子书》李静_第9页
《诫子书》李静_第10页
资源描述:

《《诫子书》李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诫子书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新课导入作者名片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课文朗读听课文朗读,疏通生字词。夫()淡泊()淫慢()遂()穷庐()险躁()fú●dànbóyínsuìlúzào●●●●●●你准备好了吗?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

2、/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放声朗读根据课文注释,先自己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小组交流解决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字词释义品德高尚的人。操守、品德。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增长才干。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振奋精神。

3、励,振奋。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修养性情。治,修养。岁月。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疾行,指迅速逝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

4、冶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非澹泊无以明志,()。夫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淫慢则不能励精,()。年与时弛,(),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才须学也非志无以成学险躁则不能治性意与日去自然成诵◆古今异义夫君子之行()夫君子之行()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今义:丈夫古

5、义:操守、品德今义:行为,行动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指环境安静非学无以广才()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古义:增长今义:广泛;宽广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惊险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奔驰,奔跑◆一词多义意与日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静以修身()歌以咏志()可以为师矣()消失离开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介词,用介词,凭借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

6、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文本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A、立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B、学习: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三者之间是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培养品德。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静”指的是排除杂念干扰、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心地沉思,可以安静地

7、反思自己的作为,这样最终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几千前对儿子说的话,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这份《诫子书》,让我们感受到了诸葛亮高洁的人格魅力及对儿子敦敦教导.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志存高远的人,博学多才的人,珍惜时间的人,何尝不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父母、老师对我们希望呢!今天我们读这篇《诫子书》仍觉意义非凡。又诫子书夫酒之设,合礼致①情,适体归②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③也。主意④未殚,宾有余豪⑤,可以至醉,无致⑥迷乱⑦。【注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