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礼仪文明之四:观德之射,君子之争

4礼仪文明之四:观德之射,君子之争

ID:40417267

大小:16.30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8-02

4礼仪文明之四:观德之射,君子之争_第1页
4礼仪文明之四:观德之射,君子之争_第2页
4礼仪文明之四:观德之射,君子之争_第3页
4礼仪文明之四:观德之射,君子之争_第4页
4礼仪文明之四:观德之射,君子之争_第5页
资源描述:

《4礼仪文明之四:观德之射,君子之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之四观德之射君子之争——古代中国的乡射礼一、乡射礼渊源我国的弓箭,相传是在黄帝时代发明的。当代人类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射箭起源于中石器(或称细石器)时代,最初用于战争与田猎。先秦文献有关射箭的记载: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民无所食,羿上射十日。(《淮南子·本经训》)春秋时,楚国的潘党与养由基能一箭射穿七副叠在一起的铠甲。(《左传》成公十六年)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礼记·射义》)左图为汉画像石后羿射日图古文字资料宴樂習射水路攻戰紋銅壺紋飾展開圖汉画像石渔猎图汉画像砖习射图石鼓文·

2、田车秀弓寺射敦煌290窟比射图摹本敦煌346窟骑射图《考工记·弓人》的制弓技术良弓的制作:取干、角、筋、胶、丝、漆等六种材料,“巧者和之”,要达到张如流水、宛而无负弦,引之如环,释之无失体,如环的水准。孔子反对主皮之射: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八佾》)二、乡射礼的准备地点,州学(序)主人:州长宾:尚未取得爵位的处士教练兼指挥:司射器械:侯、乏、中侯道:90弓、70弓、50弓;一弓6尺计数工具:筭筹射器复原图三、乡射礼的主要仪节合耦:司射挑选六名德才兼备的弟子,将射艺相近者两两配合为一组,一共三组,分别称为上耦、次耦、下耦,称为“三耦”,每耦有上射、下射各

3、一名。每番比射,射手都是发射四支箭。一番射(诱射)三耦站堂下,司射在堂上作射仪的示范,然后,上耦的两位射手上堂。司射在堂下命令道:“不许射伤、惊吓报靶者!”上射向司射行礼后射出一箭,然后由下射射。如此轮流,直到将各自的四支箭射完。报靶者扬声向堂上报告射中的结果。第一番射是习射,不管射中与否,都不计成绩。接着,次耦、下耦先后上堂习射。二番射(正式比射)第二番射的参加者,除三耦之外还有主人、宾、大夫和众宾。主人与宾配合为一耦,主人担任下射;大夫与士一一配合为耦。堂下的众宾也配合成耦。先由三耦比射。司射宣布说:“凡是没有射穿箭靶的,一律不计成绩!”两位射手象第一番射时那样轮流开

4、弓射箭。如果射中箭靶,有司就抽出一支筭筹计数。计数有司统计左右射的筭筹数量,先数右面那一堆筭筹,以两根筭筹为一“纯”,右手一纯一纯地数到左手上;取满十纯则作一堆,剩下的筹,如果是双数,就按“纯”为单位,横向放在十纯一堆的西侧;如果是单数,则要把零单的筹竖向放在“纯”的西侧。释筹者拿着胜方净胜的筭筹向宾报告比赛结果:“右方胜了左方。”或者“左方胜了右方”。净胜数如果是双数,要以“纯”为单位报告;如果有单数,则在纯数之后再报单数。如果双方数量相等,就各取一支报告:“左、右方筭筹的数量相等。”饮罚酒司射命令三耦和众宾:“胜方射手脱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护臂,手执拉紧弦的弓(表示

5、能射)。负方射手穿上左衣袖,脱下扳指和护臂,将弓弦松开。”各耦射手先后上堂,负方射手站着将罚酒喝完,再向胜方射手拱手行礼。三番射(有音乐伴奏)乐工演奏《诗·召南·驺虞》,节拍均匀如一。司射宣布:“不按鼓的节奏射箭不得计数!”三番射与二番射的程序相同,先由三耦比射,然后是宾、主人、大夫和众宾顺序比射。凡是应着鼓的节拍而射中者,有司就抽出筭筹计数,最后将比赛的结果禀告宾。三耦、宾、主人、大夫、众宾顺序上堂,负方射手喝罚酒。旅酬旅酬是射礼的余兴节目,从身份高者开始,依次向下进酬酒,先由宾酬主人,大夫酬众宾之长,直到将在堂上所有宾客都进过酬酒。最后二位受酬者站在西阶上,依尊卑之序

6、向堂下各位众宾酬酒,直到全部轮遍。其间,堂上堂下的音乐或间或合,歌奏不已,尽欢而止。宾起身告辞,走到西阶时,乐工奏《陔》的乐曲。四、乡射礼的人文内涵在与古希腊同样是征战不息的春秋时代,智慧的中国人铸剑为犁,“饰之以礼乐”,重塑了射击竞技运动的灵魂,将它改造成为富有哲理的“弓道”,成为引导民众全面发展、社会走向和平的教化之具,这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的贡献之一。1、射与人的内外和谐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礼记·射义》射者,所以观盛德也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萍》为节,士以《

7、采繁》为节。《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萍》者,乐循法也;《采繁》者,乐不失职也。是故天子以备官为节,诸侯以时会天子为节,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士以不失职为节。故曰:“射者,所以观盛德也。”2、射与人格养成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故曰:“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故射者各射己之鹄。——《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