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

ID:40416333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2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学史(唐)第一讲:唐代文学概述一.唐代文坛出现百花盛开、全面繁荣的局面。1.诗歌成就突出。诗体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题材开阔,作品丰富,流传广泛。2.散文方面,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古文运动,将散文的创作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古文运动的内容一是提倡文以致用,从以前的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参预现实生活,扩大了散文的表现领域;二是虽言复古实为创新,大大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大批文人的努力,使散文代替骈文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3.由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发展成的传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开始成熟。4.唐代讲唱艺术和话本的出现,为我国文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2、。5.晚唐开始出现词这种新的文体,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首先,从外部条件来说。1.唐代国力强大、政治安定,既给文学发展以物质基础,又使士子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学表现出坚实的思想风貌。2.统治者的重视提倡,特别是科举考试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沧浪诗话》)3.文化上打破士族门阀垄断的局面,寒素登上文坛,创作群的扩大也带来了文学表现内容的扩大。4.社会思想开放活跃,文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的繁荣,也影响到文学。其次,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

3、说。唐以前文学创作经验的积累为唐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为唐文学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在内容上,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2.在形式上,追求辞采声律之美。3.文章体裁变化扩展,新的文体不断出现。《文心雕龙》论及的文体就有81种。另外,唐代作家的大胆创新精神,迎来了唐代文学的繁荣。三、在众多文学形式中,成就最突出的还是诗歌。“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闻一多)唐诗繁荣的表现1.作家作品数量极多且大师辈出。2.唐诗作者,上自帝王将相、后嫔宫女,下至贩夫走卒、倡优释道,几乎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3.诗歌被运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闻一

4、多说:“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来写,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4.从诗体的完备与成熟来看,唐诗不仅具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形式,还在齐梁新体诗的基础上正式形成五、七言近体诗。5.唐人对诗歌内容的开拓和诗歌艺术的创造颇多,成就辉煌,风格流派也异彩纷呈。四.唐代文学的分期1.初唐(618至713):唐诗的酝酿阶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体的创造。二是诗坛风气的转变。2.盛唐(713至766):诗歌繁荣的顶峰。大诗人涌现,风格纷呈,题材广泛。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把山水田园诗推向了高峰。以岑参、高适为代表

5、的边塞诗人,根据自己的实际体验,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真正的边塞诗,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以李白为伟大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是盛唐诗歌的风格。杜甫带着盛唐诗歌的伟大气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战乱后的现实,给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3.中唐(766-836):诗歌数量、流派最多。严酷、冷酷的现实使诗歌的主流转向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古文运动,是中唐文学改革的两大内容。中唐文学还发生了一个明显的转变:那就是对济时拯世的冷峻思考取代了初盛唐时对建功立业的热情讴歌,感时伤世的忧患意识成为诗文的主流,其风格也随之由热情激昂转向悲壮苍凉。4.晚唐(836-9

6、07):唐诗发展的尾声。前期李商隐的幽深工丽,杜牧的流转精美,在诗歌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之后文人或归隐田园,或放情声色,诗文多充满消极避世的情凋,只有一些出身中下层的文人,如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等,继承了注重现实的传统,但在艺术上缺少创造性,气魄与笔力皆无法与盛、中唐人相比。不过,通过温庭筠、韦庄等人的努力,词开始兴起并在五代得到迅速发展,这是这一时期的亮点。第二讲:初唐诗概说及初唐四杰一.初唐诗坛唐初的四五十年,诗歌的创作基本上是局限在宫廷的狭窄范围内。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唐太宗

7、及其群臣的诗歌创作虽大多反映宫廷生活,点缀承平气象,但重视气质,崇尚雅正,与陈隋时的靡靡之音大不相同。在创作上,他们努力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宏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这在引导诗风由绮艳淫靡转向中和雅正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其中,虞世南、杨师道、李百药是当时创作比较多的诗人。特别是李百药《咏蝉》诗:“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格高意远,非常难得。二.上官体上官仪,字游韶,陕州(今河南省陕县)人,官至秘书少监兼弘文馆学士。他的诗十之八九是奉和应诏之作,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