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01607
大小:2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1
《一年级语文 18 小猴子下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8.小猴子下山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前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1、猜谜语: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
2、,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小猴子)。没错,就是小猴子,一起来叫叫它吧。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学习“猴”字。2、复习字词。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第一遍认真听录音,标出自然段。2、第二遍自己读。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划出来,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用“~~”划出来。3、排列图片。(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树林。)4、练说量词。(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
3、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2)、量词训练。三、学习课文,加深理解(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1、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2、叫同学起来范读,(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3、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1、自由读二至四自然段,思考:小猴子看到桃子、西瓜、兔子是怎么样的,文中是怎么形容桃子、西瓜、兔子的,请用“——”画出来;小猴子看到桃子
4、、西瓜、兔子心情是怎么样的,用“~~”画出来;接着小猴子是怎么做的,找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并圈一圈。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2、教师在黑板上写动词。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讨论要点:(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4、指导朗读。
5、(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谁来试试,指名读。(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6)小朋友,我们真为小猴子感到惋惜,见到了这么多的
6、好东西,最后,它为什么只有空着手回家呢?(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目标,有始有终)5、围绕“所见”,积累词语(1)、找出 “又~又~”式词语。(2)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桃子结的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小兔子又蹦又跳。(3)、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四、想
7、象创造,讲演故事1、出示“小猴子下山”的图片,请几位同学看着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并演一演。2、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