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396408
大小:18.5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01
《13课 荷叶圆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3荷叶圆圆【教材说明】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2016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是一篇新选入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课文第2—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可以对
2、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词语训练。课后“我会认”中的12个生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范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基本会认识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6个生字。 2、语感目标:基本会读课文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书写。教学难点: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过得是什么季节吗?(春天)那春天过后呢?(夏
3、天)夏天的景色是美丽的,那谁知道在夏季里开得一种美丽的花叫什么名字呢?(荷花)今天啊,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走进夏天,去看美丽的荷花,去欣赏夏天的美景,感受夏天的情趣。你们想去吗? 学生回答:想 师:你们瞧,这是什么啊? (屏幕出示池塘荷花图) 师:你们看,怎么样? 生:美丽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这美丽的荷花池里的。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师:上课 班长:起立 师:小朋友好! 生:老师好! 二、课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荷叶圆圆(出示课题) 师:谁想来美美地念一念课题吗?谁来念念?(请举手的三个学生
4、念课题,老师正音) 师: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也很想来念念课题,那我们就一起来念吧 (生齐念课题) 师:小朋友,这个荷字是我们今天刚认识的字宝宝。荷花是一种植物,所以荷字是草字头的.而下面的部分也念荷,是表示字的读音.象这种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思的字,我们就叫它什么? 生:形声字 师:这样的字好记吗? 生:好记 师:现在你记住“荷花”的“荷”字了吗? 学生:记住了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抓住荷花基本特点 出示:荷叶图老师问:谁告诉老师,荷叶是什么样子的? 生:是圆的 老师又问:荷叶是什么颜色? 学生:绿色的 老师:
5、那一段写出了荷叶的形状和颜色呢? 生:第一自然段 师:有没有小朋友愿意来读读这一段呢?(屏幕出示课文第一段)(2-3生读,师评价) 四、师范读2—5段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圆圆的绿绿荷叶像什么呀? 生:伞、椭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老师给予肯定)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圆圆的荷叶在小水珠和动物伙伴的眼里又像什么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小眼睛仔细看大屏幕,竖起小耳朵认真听老师来读读这篇有趣的课文。(师范读,课件出示动画) 五、生自读2-5节,随机指导字词 师:这么美的故事,相信很多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也想来读读了.现在就请小朋友打开
6、课本,自己来读读这篇有趣的课文吧.(生自由读2-3分钟) 师:小朋友们,读了课文,谁能来说说,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在小伙伴的眼里又成了什么呢? 生: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出示水珠图) 师贴生字卡片(水珠、摇篮)。指导生词 师:小朋友们,你们瞧,这就是摇篮。 (出示摇篮图) 师:你们知道摇篮是用什么做的啊?看“篮”字是什么头就知道了,谁告诉老师? 学生:竹子做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篮”字有竹字头 师:最早的摇篮啊,是用竹子做的,所以这个“篮”字是竹字头的。以前的摇篮啊,要爸爸妈妈用手不停地摇,躺在里面的小宝宝才睡得香。
7、所以这个“摇”是提手旁的。 师:在小水珠的眼里,圆圆的荷叶象摇篮。可是小蜻蜓却不这样说。你知道它怎样说的? 生:圆圆的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师贴卡片-停机坪) 师:你们瞧,这就是停机坪,停机坪是用来停放飞机的地方,是飞机休息的地方。小蜻蜓玩累了,就在荷叶上休息,可真有趣。 师:小青蛙又不同意小蜻蜓的说法,你知道它又是怎样说的吗? 生: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师贴卡片-歌台) 师:小鱼儿又不同意小青的说法,小鱼儿怎么说的? 生:荷叶是我的凉伞。(师贴卡片-凉伞) 六、用多种方式反复读文,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熟悉生字词。 师:老
8、师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齐来读读吧 (圆圆的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小蜻蜓的停机坪,小青蛙的歌台,小鱼儿的凉伞。)(师生齐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