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静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崔静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ID:40393967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1

崔静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1页
崔静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2页
崔静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3页
崔静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4页
崔静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崔静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从语言文字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训练朗读能力;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运用,学会文章段与段自然过渡的

2、方法。情感目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他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为民,在去世后也没有为家人留下一分一毫。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课件出示周恩来生平成就,指名学生朗读)

3、2、他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从小就树立了一个目标。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解题:什么是崛起?(兴起);换言之就是?(为中华之兴起而读书)3、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目标呢?凡是有因必有果,请大家打开课本去探寻原因。板书:因:果: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处理字词。1、默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及不认识的字。2、学生汇报:灯红酒绿,得意扬扬、耀武扬威、惩处、衣衫褴褛、铿锵有力3、学生共同解决,教师归纳总结正确解释。4、指名读词;齐读词。5、指导书写。学生先找出笔画较多,字形较复杂的生字进行观察,

4、然后说出这些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嚷:笔画较多,注意书写时对笔画在格子里的分配。巡:走之底上的三笔应为撇点,注意写的瘦长。惩:切勿写成左右结构。1、教师归纳并师范写。2、学生当堂练习,教师指导。一、学习课文的1---6自然段。过渡:解决了生字,现在我们一起正式进入本课课文的学习。十二岁时,周恩来来到东北沈阳,这时的东北正处在什么样的境况之下?请大家读一读前5个自然段。1、默读1---5自然段,并思考:当时的沈阳处在什么情况之下?2、生汇报。(处在被帝国主义列瓜分占领的情况之下。)3、那么在这

5、样的历史背景下,周恩来与伯父有着这样一番对话,大家在书中找出来读一读。4、三名学生表演这番对话,教师相机指导朗读。5、他们在谈论什么?为什么不能进入租界?(能否进入租界,结果是不行,因为中华不振。)板书:“中华不振”6、想想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此时中华不振的含义周恩来还不是切身体会到的,而是听伯父说的,不代表他的真实感受,所以要加引号。)7、租界是什么?(外国人强占中国的一些土地,作为进一步侵略的据点。)1、这番对话之后,周恩来将它忘怀了吗?(没有)从哪能看出来?(他提出三个疑问质疑这件事

6、。)2、齐读第6自然段,读读周恩来心中的疑问,注意语气。3、本段隐藏着一个写作技巧,这句话对前后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家找一找。这种句子被称为“过渡句”。我们就随着作者的“启下”一起跟周恩来去租界看看。一、学习课文的7、8自然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七自然段,看看租界给周恩来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生汇报。(灯红酒绿,热闹非凡)3、出示表现租界灯红酒绿的图片以及描写租界的句子。4、除了灯红酒绿还能用其他形容词形容一下租界吗?(奢华,热闹,纸醉金迷)是的,此时的租界地是一派灯红酒绿,纸醉

7、金迷的景象,而此时的中国人过得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出示当时旧中国百姓悲苦生活的图片。5、生观察就中国图片,并完成练习:这是一个()的中国。生说,师相机板书:贫穷落后软弱6、再读第7自然段,谈谈对此事的感受。(气愤、愤慨、为国人悲哀)1、为什么外国人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过着那奢靡的生活,而中国老百姓确生活得那么艰难?(因为中华不振)过渡:此情此景足以让每个中国人气愤,但更令人义愤填膺的事情还在后面。2、请大家默读第8自然段,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3、生汇报,教师通过课件练习题进行归纳:一个(得意扬

8、扬)洋人,把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的亲人(轧死了)。生填空。4、读了这句话,你心中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外国人撞死了人还可以得意扬扬)5、从“得意扬扬”和“衣衫褴褛”中你读出了什么?(中华不振)6、遭遇了这样的不幸,那名妇女理应依靠谁去帮助她?(政府,警察)可是结果呢?(不但不帮助,反而还把受害者家属训斥了一顿)为什么?(中华不振)7、面对着一切,周围的中国人有什么反应?(紧握着拳头)8、你认为他们紧握的是什么?(愤怒,无奈)9、有愤怒不能发泄,看到如此不公平的事情,不能出手相救,这一切都是因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