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385878
大小:787.01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8-01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cellsignaltransductionanddisease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细胞通讯(cellcommunication):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细胞通讯主要有三种方式:细胞间隙连接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化学通讯细胞间隙连接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化学通讯信号转导(signaltransduction):指受体或能接受信号的其他成分(离子通道和细胞粘附分子)与信号作用,影响细胞内信使的变化,进而引起细胞应答反应的一系列过程。不同信号转导通路之间存在交互通话(crossta
2、lk)一、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㈠信号的接受和转导细胞信号:物理信号(光、热、电流)化学信号(内分泌激素、气味分子、细胞代谢产物、药物毒物)。受体:核受体膜受体控制信号转导蛋白活性的方式:1.通过配体调节2.通过G蛋白调节G蛋白分子开关3.通过可逆磷酸化调节㈡信号对靶蛋白的调节可逆性的磷酸化调节㈢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举例以GPC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为例Gs激活ACGi抑制ACGq激活PLCβG12激活小G蛋白RhoGEF而激活小G蛋白调节靶蛋白的基因表达G蛋白活性的调节受体GGTPGDPGGGDPGGTP效应蛋白效应蛋白受体
3、α2受体M受体GsGi腺苷酸环化酶cAMPPKA靶蛋白磷酸化磷酸化CREB靶基因转录CRE腺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通路+-通过Gq蛋白,激活PLCβα1受体AngII受体GqPLCβPIP2IP3DAGCa2+释放PKC靶基因转录靶蛋白磷酸化4.G蛋白-其他磷脂酶途径5.激活MAPK家族成员的信号通路6.PI-3K-PKB通路7.离子通道途径二、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调节主要介绍受体调节1.受体数量的调节向下调节:受体数量减少向上调节:受体数量增多机制:◆受体合成速度和/或分解速度变化◆膜受体介导的内吞与受体的再循环◆受体的位移或活性部位的暴露配体与受体之间还存在异源性
4、调节2.受体亲和力调节受体磷酸化与脱磷酸化脱敏:受体接触激素/配体一定时间后其功能减退,对特定配体的反应性减弱。高敏:受体接触激素/配体一定时间后其功能增强,对特定配体的反应性增强。第二节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和机制㈠生物学因素通过Toll样受体介导在病原体感染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干扰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如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一、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果蝇中与胚胎发育有关的编码蛋白TLR4(1998),哺乳动物与宿主免疫有关的同源蛋白跨膜受体胞外部分: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胞内部分:与IL-1受体相似TLR(Toll-likeReceptor)肠腔GsCTACcAM
5、P↑↑↑Cl-H2ONa+Gs201Arg核糖化霍乱(Cholera)生物因素干扰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举例㈡理化因素体内某些信号转导成分是致癌物的作用靶点机械刺激电离辐射㈢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信号转导蛋白基因突变信号转导蛋白数量改变信号转导蛋白功能改变失活性突变如TSHR的失活性突变→TSH抵抗征功能获得性突变如TSHR的失活性突变→甲亢㈣免疫学因素受体抗体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产生抗受体的自身抗体而引起的疾病。◇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抗受体抗体的产生机制尚不清楚受体抗体Ach运动神经末梢Ach受体抗n-Ach受体抗体Na+内流肌纤维收缩重症肌
6、无力发病机制表现(manifestations)受累横纹肌稍行活动后即疲乏无力,休息后恢复。刺激型抗体:可模拟信号分子或配体的作用,激活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使靶细胞功能亢进。如Graves病阻断型抗体:该抗体与受体结合后,可阻断受体与配体的结合,从而阻断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效应,导致靶细胞功能低下。如桥本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TSHTSH受体ACPLCcAMPDAG和IP3甲状腺素分泌甲状腺细胞增殖GsGqEffectsiteofanti-TSHantibodyonTSHreceptor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刺激性抗体模拟TSH的作用促进甲
7、状腺素分泌和甲状腺腺体生长女性>男性甲亢、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突眼表现(manifestations)桥本病(Hashimoto’sthyroditis)阻断性抗体与TSH受体结合减弱或消除了TSH的作用抑制甲状腺素分泌甲状腺功能减退、黏液性水肿黏液性水肿(myxedema)二、信号转导异常的发生环节配体、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可能会影响到最终效应,使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代谢或功能失常,并导致疾病。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ADH分泌减少肾性尿崩症:肾小管对ADH反应性降低家族性肾性尿崩症因遗传性ADH受体(V2型)及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引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