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物态变化

中考总复习:物态变化

ID:40367535

大小:18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1

中考总复习:物态变化_第1页
中考总复习:物态变化_第2页
中考总复习:物态变化_第3页
中考总复习:物态变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物态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总复习:《物态变化》导学案(独田中心学校普文生)复习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常见的温度计测量温度。2、能区别六种物态变化,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情况。3、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复习重点1、温度计的读数。2、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其吸热、放热情况。3、解释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 复习难点能正确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3、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

2、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或________。(3)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候一会儿,待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5、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态、态和态,其中态通常是看不见的(除非有颜色:如紫色的碘蒸气)。6、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熔化,需要热;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固,需要热。7、物质从

3、态变成态的过程叫汽化,需要热;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液化,需要热。8、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升华,需要热;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华,需要热。二、导学达标(一)温度计1、三种常见的温度计比较2、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及特殊用法:3、生活中常见的几个温度值室温:人的正常体温:洗澡水的温度: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二)物态变化1、三态与温度的关系2、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分析3、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4、应用(1)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自然现象形成原因物态变化雾空中的水蒸汽遇冷变成小水滴附在尘埃上漂浮在地面附近 露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为小水滴附在花草树木上霜地面

4、附近的水蒸气遇冷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雪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下落云高空中水蒸气遇冷一部分变成为小水滴,一部分变成小冰晶,漂浮在高空中雨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冰晶下落变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冰雹降雨过程中遇到冷空气就会形成冰雹雾凇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挂在树枝等物体上(2)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①“白气”现象烧水时壶嘴上会冒“白气”;夏天打开包装纸的冰棒会冒“白气”;冬天人嘴里也会呼出“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态,是经过(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物态变化过程要(填“吸热或放热”)。想一想:烧开水时水壶嘴冒的“白气”与夏天撕开

5、冰棍包装纸后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的形成原因有何不同?②“出汗”现象夏天阴凉处接出来的自来水管会“出汗”;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鸡蛋会“出汗”;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也会“出汗”;冬天从户外进入屋内时,眼镜片会出汗......这里的“汗”是态,是经过(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物态变化过程要(填“吸热或放热”)。三、实战演练1.(2015·南通)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2.(2015·无锡)海水淡化可有效解决人类的用水问题。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出来,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淡水。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

6、有(  )A.汽化和凝固B.汽化和凝华C.汽化和液化D.升华和凝华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a)的读数是__________,(b)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c)的读数是_________(C)4、(2009云南)小明发现家中的白炽灯用久后变暗了,其原因之一是钨丝受热发生升华后又发生______,在灯泡内壁形成一层很薄的膜,影响光线透出。冬天,汽车玻璃的内壁上会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发生_________形成的。5.(2011年武汉)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___

7、__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_____为小水滴或_____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6、(2014云南)在昆明烧水,水温不到100 ℃就沸腾,是因为昆明气压低,水的低。烧水时,壶嘴出产生“白气”是物态变化中的现象。四、课堂小结(生谈收获)教学反思:物态变化一章完成后,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发现,学生对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模糊不清,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读数也存在问题。即使知道了概念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不会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在本班学生总结能力还不成熟的情况下,针对学生易混淆、易错问题设计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对本部分知识进行归纳,

8、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回忆,主动的去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清知识线索,形成知识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