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343248
大小:230.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7-31
《作文训练:孔子和他的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作文:孔子和他的学生【作文】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
2、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就只好假装没有看见。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会意作文。【写作流程】一、审题:1.读材料、理内容;2.分角色、选角度;3.抓关键、定立意。二、列提纲:1.设置题目、分论点或层次;2.联系历史和现实,选论据;三、写作。【详细流程】一、审题: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
3、料作文题,审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健康的立意。(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1、读材料,理内容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结果:助人接受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助人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众人认为贪心,孔子认为对;众人认为高尚,孔子认为不对。为什么呢?……2.分角色、选
4、角度。材料中的任何一个人、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但并不是所有角度得出的立意都是切题的。因此,得出立意后,应选择其中切题的、并有把握写好的立意来作文。注意,从全面的角度得出的立意一般都切题,可优先考虑选用。材料的人物有,孔子、学生、人们。材料中的两位学生只是议论的对象,材料主要是表述孔子对这两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重点写这两位学生的行为。所以材料的主要陈述对象是孔子。选取角度应是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3.抓关键、定立意。抓住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的关键句。孔子赞成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
5、理得地收下,因为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孔子反对学生赎回奴隶后自己报账。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辨明是非:由此提炼出核心话题——助人与回报。围绕这一话题“众人”与“孔子”见解不同。要明确孔子表扬学生接受奖赏、批评学生自己报账,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你是否赞同?你怎么看待?分析原因:为什么别人批评学生而孔子表扬?为什么别人表扬学生品德高尚而孔子却很生气?这两件事究竟有什么联系?从材料中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
6、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那么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即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助人不图回报就高尚吗?图回报就失德吗?德与利的关系完全对立吗?得出结论: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告诉我们,对与错要看这件事谁是最大受益者。助人者个人虽收受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袁隆平教授接受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金牌运动员获得重奖,难道我们会认为他们丧失了道德吗?国家设此重奖,是激励更多的科学家、运动员们为国作出更大贡献。孔子的评价告诉我们什
7、么样的道理?关于德与利:①理智看待道德与利益。②道德和利益统一。③符合义理,追求财富。④利益和道德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⑤表扬善行更应是有形的物化。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关于教育:⑥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正确指导人关于行善者⑦道德高尚并不排斥利益。做好事者不必藏藏掖掖,更不应苛求做了好事都不得留名、不得图报;好人应得好报,行善者理应得到酬报。⑧符合社会规则的小“贪”未尝不可。或:为了生命(为了让更多人得到救助),宁可背负贪名。⑨破坏社会规则的小善不可为。或:行小善应以多数人、社会甚
8、至国家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⑩做好事者接受感激也是对受助者人格的尊重,不让受助者脆弱的自尊旧伤添新创,让人家老感到欠情无以回报甚至连机会都不会有也是残忍的。所以,只要不是主观上的故意,接受回报,于公于私,都大有好处。圣人的见解很有现实意义。关于受助者⑾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蒙惠而不萌感恩之心理当受到谴责,而恩将仇报则禽兽不如。关于人们⑿看问题做事情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⒀多数人的意见(看法)并不总是正确的。⒁不应人云亦云。【写作流程】二、列提纲:1.设置题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