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

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

ID:40341082

大小:248.5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31

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_第1页
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_第2页
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_第3页
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_第4页
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构造地质学第一章沉积岩层的基本产状一、面状结构产状要素1、走向: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即走向线,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走向。2、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倾向。3、倾角: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4、视倾斜线:当剖面与岩层走向线斜交时,剖面与岩层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5、视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叫视倾角:公式二、线状结构产状要素1、倾伏向: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2、倾伏角:指直线的倾斜

2、角,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的锐角。3、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所夹锐角叫此线在那个平面的侧伏角。4、侧伏向: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那一端的方位,如24°N。三、水平岩层基本特征:1、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2、一套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3、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岩层的厚度,水平岩层的厚度是其顶、底面标高。4、岩层出露宽度是顶、底面出露线间的水平距,水平距的大小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四、倾斜岩层基本特征:1、由于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倾斜岩层2、产状要素

3、有走向、倾向、倾角(定义)3、岩层厚度指岩层的两个平行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视厚度是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直立剖面或在与岩层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之间上测得的岩层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铅直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厚度4、露头界线用“V”字型法则5、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倾角、地面坡度、坡向与岩层的倾角、倾向之间的关系五、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和不整合两大类)1、整合接触:一套套产状一致,时代连续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2、不整合接触:如果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这种接触关系为:①平行不整合(假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一致,但

4、因时代间断而地层缺失。过程: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②角度不整合: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过程:下降、沉积→褶皱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再次下降、再沉积3、不整合面的地质意义:不整合面上的岩层常可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沉积矿产,不整合面利于岩浆和含矿溶液活动,容易形成各种热液矿床,不整合面是石油、天然气储集的有利场所。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一、层理及其识别:1、层理是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2、沉积岩层理可根据岩石的成分、结构、色调等的变化得以识别:①成分②结构③颜

5、色④层面原生构造二、利用原生构造判别岩层顶、底面1、交错层理:前积纹层的顶部多被斜切,与层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渐变缓收敛,与底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2、递变层理: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变细3、波痕:振荡式波痕成对称的夹脊圆谷状,尖脊指向顶面,圆弧指向底面4、层面暴露标志:泥裂雨痕5、生物标志:穹状纹层的凸起方面指向岩层顶面6、底面印膜:凸起方向为底面三、软沉积变形主要标志:1、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充分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2、软沉积变形的主要标志:①软沉积变形常局限于一定层位或一定岩层中,如果一强烈变形层夹于整套变形轻微岩系中,说明个别层是软沉积变形的结果。②软沉

6、积变形常局限于沉积盆地中一定地段,如沉积盆地边缘,大隆起边缘③软沉积变形主要是重力作用的结果,一般不显示构造应力造成的构造定向性第三章褶皱一、褶皱几何要素:1.核:褶皱的中心部分2.翼:褶皱中心两侧圆弧状的部分3.拐点:相邻背形和向形共用翼的褶皱面常呈“S”型弯曲,褶皱面相交凸向的转折点叫拐点。4.翼间角:正交剖面上两翼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指两翼上拐点的切线的夹角。5.转折端:褶皱面上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转折部分6.枢纽: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7.脊线和槽线:同一褶皱面上背形最高占的连线叫脊线,沿向形最低点的连线为槽线,脊线中最高点表示褶皱隆起部位,

7、叫高点,脊线中最低部位叫轴陷。8.轴面:各相邻褶皱面枢纽连成的面叫轴面。轴迹:轴面与地面的交线在地质图上的投影。褶轴:从几何学观点来看,转折端浑圆的褶皱面,可看作一条直线通过平行自身移动而构成的一个曲面,这条直线称为褶轴。二、褶皱在正交剖面上的表现(一)转折端的形态(图示)1.圆弧褶皱2.尖棱褶皱3.箱状褶皱4.挠曲(二)翼间角大小(图示):1.平缓褶皱:120°<α<180°2.开启褶皱:70°<α<120°3.中常褶皱:30°<α<70°4.紧闭褶皱:5°<α<30°5.等斜褶皱:0°<α<5°(三)轴面产状(图示):1.直立褶皱2.斜歪褶皱3.倒转褶皱4.平

8、卧褶皱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