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335827
大小:67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31
《2019高考专题:文言文整体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诗文阅读栏目导引考情梳理·一目了然栏目一考题研究·一步到位栏目二专题学案·一一突破栏目三知识清单·一览无余栏目四考纲梳理2017年《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所列“理解”的5个考点和“分析综合”的3个考点,主要针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规定如下: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
2、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题研究年份201720162015卷别及内容卷Ⅰ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宋书·谢弘微传》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宋史·曾公亮传》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宋史·孙傅传》卷Ⅱ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后汉书·赵憙传》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明史·
3、陈登云传》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北史·来护儿传》卷Ⅲ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宋史·许将传》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翻译[分值]19分[选文]《明史·傅珪传》专题学案五步阅读,扫清障碍【读文指导】第一步 快速通读,厘清层次初读后,应大致上弄清文本的层次。史传类文言文,其行文大多按时间顺序记叙传主的一生。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开头,介绍传主的基本情况(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性情,官职等);正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传主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官位变动或奖惩等);结
4、尾,对传主的死因和身后事作一下交代。第二步 勾画业绩,解读品性任何传记,在正文部分,都要记叙传主一生中重要的事迹。这些事迹主要是为了突出传主的功德,表现传主的某些品性。而命题者命制的概括分析题,恰恰就是针对传主的功德和品性的。因此,我们可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对“事迹”及与事迹有关的方面做记号,加深印象。(怎样圈点勾画,全凭个人的习惯。如用单斜线和双斜线在字句间切分事迹的层次,用问号标示疑难处,用叹号标示关键处。还可在词句下用小三角形、圆点、波浪线、直线勾画,标示人名、时间、事件中心词以及直接或间接评价人物的关键词等。)在勾画传主的事迹时
5、,我们可以将概括分析题看一看,相互比对,想一想:几个选项是分别针对什么事迹的?从事迹中解读出的品性与自己的体会是否一致?这种方法叫作“借题读文”。第三步 宏观着眼,微观品析综观近些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材料,所涉及的传主至少有两大共性:第一,具有正能量;第二,具有立体感。所谓立体感,就是人物的品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宏观着眼,就是要把握传主品性的多面性。微观品析,就是要分析某一事迹的细微之处,比如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行事方式等,可以表现传主的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的品性(可以研读概括分析题的分析部分,分析部分提到哪
6、一方面,就重点比对原文对应的信息区)。不放过细微之处,是准确答题的关键,因为概括分析题主要是在细微之处设误。第四步 结合语境,正确断句全国新课标卷断句题一般是以所选人物史传中抽取的局部语句为命题材料。有人误认为断句只需要理解局部语句即可,好像不需要着眼全篇,实则大谬不然。断句不能仅仅只依据首尾虚词、对话标志、句式特点等外在标志,其根本在于对句子意思乃至文段整体意思的理解。我们必须弄清楚这句话涉及的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关系及各自的立场观点等等,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断句。第五步 了解文化,积累常识人物传记中,经常涉及文化常识。文化常识主要包
7、括称谓字号、官职制度、科举教育、礼仪文化、纪时纪年等等。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积累,要学会迁移运用。我们不仅要弄懂文中出现、题目考查过的这些词语,而且更应该触类旁通,联想扩展到其他相关文化常识。以例说法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
8、/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