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读《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ID:40313441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30

读《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_第1页
读《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_第2页
读《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_第3页
读《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_第4页
读《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正如刘俊先生在《研究的背后——读陈平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所指出的“立足于现代文学却不限于现代文学的范畴,第一次勾勒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史’的基本体系和流变过程,从而使这部专著成为了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第一部‘艺术形式发展史’,读陈平原先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确实像在读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发展史,它以非常清晰的脉络向我们呈现了从传统小说、新小说到五四小说每一个阶段中所展示出来的小说的诞生姿态。众所周知,我们今天的小说模式与传统小说相比,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颠覆。那么,是哪些因素促成这种转变的呢?陈平原先生的这本《转变》因而变得意义重大。对于我们来说

2、,去了解这样一种转变无疑是一门必备的功课。作者尖锐地指出了“转变”是以梁启超等为代表的新小说家与以鲁迅等为代表的五四小说家共同完成的,将小说形式的研究与文化背景研究结合起来,探求小说叙事模式中某些变化着的“意识形态要素”。从小说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三大转变阐释西学对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影响,又从传统文体、史传诗骚传统的影响来说明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并不是对西方小说一味的横移,而是有自己的诗文传统为基础的。在作者完成初稿的80年代来说,这一尝试不仅填补了文学史研究领域中文体研究的空白,也推进了文学的形式研究。即使到了文学形式研究渐趋成熟的今天来说,此书仍有无法替代的研究价值,它

3、20年之后一字不改的再版便是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然而我在阅读过程中,由于理论修养的欠缺,有些疑惑,现列举如下:作者认为“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的转变基于两种移位的合力:第一,西洋小说的输入,中国小说受其影响而产生变化;第二,中国文学结构中小说有边缘向中心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吸收整个中国文学的养分因而发生变化。”全书洋洋20万字,正是沿着这两大部分展开,论述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过程中西方影响及传统根基所发生的作用。如此简明的线索无疑是有益的,奠定了作者论述的理论框架,同时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阅读框架也是简明而清晰的,显得容易入门。然而读完之后,感觉却像是掉进了作者为我们预先制定好的框架里了,框架里

4、面一直是作者在说话,他说这里是传统因素,那里是西方影响,是不是僵化了?对于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影响,一代文学对另一代文学的承接,难道真的可以如此清晰地区分开来?作者将西方小说的启迪与传统文学在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分为上下两编来讲,虽然脉络清晰,逻辑性很强,但如此泾渭分明的区分却让我们读起来有生硬、割裂之感,无法获得两者共同作用于转变时期的小说所发生的影响那一种整体印象。作为共同作用于“转变”的两种合力,其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同时进行的,应该很难区分哪些是西方启迪的结果,哪些是传统文学的遗迹。这样的区分给人一种“西方启迪+传统影响”——两种文学的生硬拼凑的感觉,然后就拼凑出现在的叙事模式,可是

5、实际演变过程中应该有这两者的相互交融,相互排斥的酝酿时期,然后才有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的脱胎。时代为什么选择了西方的这些技巧,为什么保留了传承的那些因素,这应该是酝酿时期所能回答的吧。其实作者有意无意地在文中也显露出这样一个酝酿时期,作者在第三章中国小说叙事角度的转变和第七章史传传统和是骚传统中都引用《老残游记》《邻女语》《上海游骖录》来说明成功采用了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事实,并在第三章直接指出“新小说家并没有直接模仿西洋小说第三人称限制叙事,而是借鉴其一人一事贯穿到底的布局技巧,并掺和中国笔记小说录见闻方法,力图把整个故事纳入贯穿始终的主人公视野之内,由此形成新小说家独特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意

6、识。”作者很明确的向我们呈现了这种中西结合促成小说叙事模式的“脱胎”状态,那么为什么只“借鉴其一人一事贯穿到底的布局技巧”,为什么“掺和中国笔记小说录见闻方法”,那些因素吻合了现代小说叙事的需要?难道只是一种简单的模仿?“一时代文学总适合一时代之精神”,讲的不仅是内容,我深信形式也如此。作者说“毫无疑问,‘五四’作家和被他们称为‘老新党’的‘新小说’家有很大差别-------从思想意识到具体的艺术感受方式。但我仍然……放在一起论述,强调共同完成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从“共同完成中国小树叙事模式的转变”的意义上将五四作家与新小说家放在一起论述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作者所说,两者的差别只是

7、“从思想意识到具体的艺术感受方式”吗?两者在“共同完成”的这场转变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如在第六章传统文体之渗入小说中,作者所列举的作品几乎全是新小说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盐铁论》《老残游记》《玉梨魂》等,但对五四作家作品仅在“游记式”小说略略提到,并在结尾说“五四作家无疑也从古代山水游记中吸取灵感,但那是靠修养趣味做中介,通过潜移默化起作用”。我们知道五四作家作品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论传统文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