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论文

“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论文

ID:25101439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论文_第1页
“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论文_第2页
“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论文_第3页
“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论文_第4页
“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论文〔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采用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叙事,在叙事结构上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中心。这一传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在二十世纪初受到西方小说的严峻挑战。在一系列“对话”的过程中,中国小说终于完成了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基于两种移位的合力:第一,西洋小说输入中国,中国小说受其影响而发生变化;第二,中国文学结构中小说由边缘向中心移动.freelentsinTheChineseMediaevalStory”,ArchivOrien

2、talni32:1,.freeleLimitationsofChineseFiction”,FarEasternQuarterly1951)。(4)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闻一多全集》一卷,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5)参阅郑振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小说传统》,《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6)普实克的“抒情诗”传统实际上包括我所说的“史传”与“诗骚”,至于“史诗”传统则指注重故事情节的说书风格。但我认为,即使说书中的“有诗为证”,和详细的时代背景介绍,都可看作“诗骚”与“史传”的影

3、响。(7)刊于《国闻报》1897年10月16日至11月18日,连载时未具名。(8)刊于《绣像小说》第3期,署名“别士”。(9)如《新民丛报》25期(1903年)刊《广智书局出版书目》,其中介绍《欧洲十九世纪史》为“趣味浓深,如读说部”。康有为辑《日本书目志》卷十四“小说门”即收录不少野史笔记与人物传记。(10)佚名:《读新小说法》云:“新小说宜作史读。《雪中梅》日史也,《俄宫怨》俄史也,《利弊瑟》、《滑铁卢》法史也”(《新世界小说社报》6-7期)。(11)《菽园赘谈·小说》,1897年刊本。(12)浦江清:《论小说

4、》,《当代评论》4卷8一9期,1944年。(13)(14)蔡元培:《追悼曾孟朴先生》,《宇宙风》2期,1935年。(15)吴趼人:《中国侦探案·弁言》,《中国侦探案》,上海广智书局,1906年。(16)(36)林纾:《劫外昙花·序》,《中华小说界》2卷1期,1915年。(17)李伯元:《中国现在记·楔子》。(18)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评语,第十三回评语。(19)林纾:《剑腥录》第三十九回。(20)冯自由:《革命逸史第六集·自序》,《革命逸史》中华书局,1981年。(22)林纾:《践卓翁小说·序》,《践卓翁小说》

5、,北京都门印书局,1913年。(23)《小说丛话》中曼殊(梁启勋)语,《新小说》11号,1904年。(24)《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新民丛报》14号,1902年。(25)孙宝暄:《忘山庐日记·癸卯(光绪29年)五月二十八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认为《新中国未来记》的体例矛盾是梁启超搁笔的原因。(26)在《新罗马传奇》中,梁启超这一愿望终于得到实现。扪虱谈虎客评其剧本:“十九世纪欧洲之大事,尽网罗其中矣。”(27)1905年小说林社刊《孽海花》广告,录自《孽海花资料》13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年。(28)(30)(37)(38)曾朴:《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孽海花》修改本,真美善书店,1928年。(29)林纾:《红礁画桨录·译余剩语》,《红礁画桨录》,商务印书馆,1906年。(31)曾朴后来正是这样“误记”林纾的上述评语。见《孽海花资料》中的《东亚病夫访问记》。(32)参阅林纾:《剑腥录》39章和曾朴:《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33)新厂:《胡宝玉》,《月月小说》5号,1907年。(34)《官场现形记·序》,《官场现形记》,上海亚东图书馆,1927年。(35)《林琴南先生》,《小说月报》15卷11号,

7、1924年。(39)《钏影楼回忆录·在小说林》,《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40)顾颉刚:《隔膜·序》中引录叶圣陶1914年9月20日信,《隔膜》,商务印书馆,1922年。(41)茅盾:《什么是文学》,松江暑假演讲会《学术演讲录》二期,1924年。(42)鲁迅:《论睁了眼看》,《坟》,北京未名社,1927年。(43)魏子安著《花月痕》为保存早岁所作诗词(《小奢摩馆脞录》),此说不一定属实;但“诗词简启,充塞书中,文饰既繁,情致转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26篇),却无疑是此书一大特色。(44)《

8、断碎文章·吟剩自序》,《枕亚浪墨》。(45)《小说丛报》13期(1915年)刊《雪鸿泪史》广告。(46)据张敬:《诗词在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的应用》,台湾《中外文学》3卷11期,1974年。(47)王濬卿:《冷眼观》第十八回录《沪江竹枝》感怀诗后,随即补上两句自我解嘲:“但我甚怕后来有人讥笑我象那怪现状的小说上,论《品花宝鉴》这部书笔墨倒也还干净,就是开口喜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