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306660
大小:1.06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30
《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民版专题十专题高效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高效总结专题十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要旨概览专题知识整合一、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及成功的原因1.实质及特点:罗斯福新政实质上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2.成功原因(1)美国以独立战争和民主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旧思想、旧势力的消除比较彻底,这是罗斯福新政能够成功的历史条件。(2)美国是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这是新政能够成功的有利的国际条件。(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横财,战后美
2、国经济高速发展,这是新政能够成功的经济基础。(4)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主制度较健全和民主势力较强大是其成功的政治基础。(5)民众参政意识较强是其成功的思想基础。(2)各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合。自由主义仍然推行,但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3)凯恩斯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加强国家政权
3、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4.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进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二、苏俄(联)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主要内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商贸:取消自由贸易;分配:义务劳动
4、制(1)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应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2)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并对原有的体制作深入剖析(3)苏联的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逐步完善新经济政策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工业: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商贸:允许自由贸易;分配:按劳分配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内容认识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建立集体所有制(1)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应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2)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并对原有的
5、体制作深入剖析(3)苏联的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逐步完善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场自主权;提倡种玉米等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上,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一些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初期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治改革三、20世纪世界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不同背景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美国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
6、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内容以农业为核心,涉及工业、流通、分配等领域以工业为核心,涉及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领域先农业后工业,全面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不同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干预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巩固了工农联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相同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都
7、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且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启示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生产方式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