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ID:40306485

大小:4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30

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_第1页
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_第2页
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_第3页
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_第4页
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徐希茅徐飞摘要:探寻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本科教育多样化的大环境中,如何推进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探寻具有地方院校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增强参予市场竞争的能力。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地方院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多样化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看,高等学校如何科学定位、张扬个性、办出特色,并用个性特色参与竞争,是世界范围内高校改革的基本方向。1998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到2004年毛入学率已超过19%,按近代最具

2、权威的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的“精英”、“大众”、“普及”的高等教育本质三段论,标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和大洗礼,一批重点院校经过合并重组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另有相当一批民办高校也借着国家的发展支持政策正蓬勃发展,显现出勃勃生机,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地方性省属本科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特色之路。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已初步探索出具备自身特色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是指“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

3、”。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课程模式、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和管理机制等。它“10是一个自觉遵循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和内部关系规律、自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动态过程和结果”。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审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国际化的发展形势,地方院校国内受到重点院校的强势发展的压力,国际上随高校扩招及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市场的供求形势和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面临的教育竞争与日俱增,作为一般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究竟有哪些优势?我们认为在办学理念上必须与国际接轨,在办学质量上必须与社会接轨,立足面向本省的发展,面向基础教育的实际,面向市场多

4、样化的需求,建立起大众化高等教育新的质量观。国外教育学者一般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所体现的是某种目的的适切性,高等教育质量应该致力于符合消费者的愿望和需求”。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所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中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化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角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具体到地方院校所培养的面向基础教育的人才质量观,我们认为其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宽广而丰富的知识面(包括人文社科知识,专业基础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有扎实音乐教育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创造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应用性

5、人才。依据上述的办学理念、人才质量观和培养目标,我校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来作了以下几大方面的改革探索:由学年学分制改为完全学分制,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动态优化;课程模块化;构建菜单式培养机制;实现开放式教学;向以教师教育专业化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下面主要就以下四方面进行论述。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构建灵活而有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实施本科生3—8年完成学业的弹性学制,实行主辅修制,双专业制,为学生们自由学习创造充分的空间。10实施完全学分制,学生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自由选课,在大原则框架内,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成才志向,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个性

6、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促进各类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个性合理充分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二、实施大教育观,制订应用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我们努力实施大教育观,从培养应用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出发,从实现真正的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出发,突破过去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划分过细,过于强调技艺化的缺失,克服高校对社会新需求反应迟钝,具有内在惰性的不足,促进学科体系从狭隘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关注当今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评价标准的变化:社会欢迎具有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为此,我们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讨:(一

7、)、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其学分数占总学分的24—28%。这既是高等教育面对社会发展和学科的交叉综合取代学科的分化而做出的反映,也是教师职业所必需,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受教育者生活的、道德的、理智的、情感的和谐发展,强化学生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扩大知识面,从而形成知识的整体观,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必需的,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正日益凸现出来。(二)、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关注反映现代文明建设发展的新要求,体现当代科学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满足未来教师发展的合理需求,注意增加一些能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的文化现实,关注社会文化发展动态的学科研讨型课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