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ID:40276896

大小:15.4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30

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品种    紫花851、克新3号、中薯3号等。栽培技术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又称洋芋、土豆,块茎中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重要的粮食、蔬菜、食品和工业原料作物。大田县地处北纬25°29′至26°10′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5.3~19.6℃,年降水量1491~1809毫米,无霜期280~300天,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霜期短,为发展马铃薯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此,马铃薯是大田县主要的旱粮品种之一,2011年种植3167公顷,总产4.42万吨,平均每667平方米鲜薯产量930千克,占旱粮总产的11.27%。

2、但由于产量偏低,特别是秋季产量更低,效益欠佳,农民种植积极性受挫。由于秋季马铃薯出苗生长阶段正处高温干旱季节,生长迅速、生育期短,要取得高产、优质,必须根据其生长特点,配套相应的技术措施。为提高秋季马铃薯的栽培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现将秋季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用良种  要选用耐高温干旱、生育期短、结薯早、产量高、抗性强、商品性好、休眠期短的品种,大田县常年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紫花851、克新3号、中薯3号等。种薯要求表皮光滑、色泽新鲜、大小适中(单个重20~30克)、无龟裂、无畸型、无虫孔、无病害的块茎。  2.防烂种保全苗  (1)适期播种  秋季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

3、,有其独特的气候要求,播种过早温度较高,前期易受高温多雨危害,极易烂种,缺苗严重,病虫害多,产量低。播种过迟,受秋寒限制,生育期不足,产量也不高。因此,要求在较适宜的气候条件下适时早播,延长生育期,以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大田县适宜播种期应在8月15-30日之间(日均温30℃以下),高山区可早些,低山区迟些,播种时最好在晴天上午10:00前和下午16:00后播种为宜。  (2)催芽播种  用200毫克/千克“九二〇”加500倍甲霜灵混合液浸种15分钟,捞出后在沙床进行催芽,在阴凉潮湿、通风避光的屋内,先铺上湿沙5厘米后排放上种薯,沙、薯相间排放,可重叠3~4层,最上层湿沙盖顶后再盖1

4、层湿稻草,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和适宜的湿度。待芽长1.5~2.0厘米时播种,先出先种,出一批种一批,促进齐苗、全苗。  (3)整薯种植  马铃薯切块种植伤口易感染,且季节干旱,需灌跑马水,高温高湿,细菌极易感染而增加烂种的机会,因此,提倡整薯(20~30克)种植,每667平方米需种薯150千克左右。采用整薯催芽种植,是防烂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4)遮阴覆盖  因出苗时温度较高,播种后畦面盖上稻草、杂草或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防旱保湿,使其早出苗、出齐苗。另外,种薯适当深种,在盖种肥上加盖些细土亦有一定作用。  3.合理密植  秋季马铃薯在栽培上由于前期受高温影响,后期又受早霜寒流限制,生育期

5、明显缩短(80天左右),导致长势减弱,单株产量低,因此要夺取秋马铃薯高产,必须增加种植密度,一般以每667平方米植4500~5500株较为适宜。  4.加强田间管理  (1)科学施肥  秋季马铃薯由于其生育期较短,前期高温出苗快,后期低温生长慢,因此在施肥上应该重施基肥,早施追肥,促使前期有足够的营养生长量,搭好丰产苗架,后期不早衰。每667平方米施基肥:农家肥1000千克、钙镁磷肥50千克、硫酸钾20千克;苗肥:在齐苗后,用尿素20千克掺腐熟稀粪水浇施;膨大肥:现蕾期看苗补施膨大肥,以钾肥为主,施尿素10千克、硫酸钾15千克;后期根外追施1~2次磷酸二氢钾作叶面肥。  (2)抗旱排涝  种

6、马铃薯地块要求排灌方便,播种后如遇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及时灌跑马水或浇水,促进发芽和幼苗生长。如遇暴雨要及时排水,防涝排渍,避免烂种、烂苗。  (3)中耕培土  齐苗后进行1次中耕松土,现蕾封行前进行2次浅中耕重培土,防除杂草,疏松土壤,以利马铃薯生长发育,提高结薯率和商品率。  5.适时收获  马铃薯地上部茎叶不枯,块茎就可不断膨大,在极端气温低于7℃时,需采取薄膜覆盖保温,延长生育期,以提高产量。一般应在薄霜时节之前收获。轻挖轻放,防止薯块损伤,便于贮藏。若是留种,则应严格剔除病薯,去杂、去劣,选表皮光滑,大小较均匀一致的薯块(20~30克)作为来年的种薯。病虫害防治    秋马铃薯的主

7、要病害是晚疫病,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和蚜虫。如遇多雨天气,晚疫病则易大发生,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在齐苗后可用64%杀毒矾500倍液或25%甲霜灵500倍液喷雾防治,根据病情每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地下害虫可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用辛硫磷200毫升,拌细沙土撒施。蚜虫可用40%的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