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篇目默写总复习

2017高中篇目默写总复习

ID:40261672

大小:41.1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29

2017高中篇目默写总复习_第1页
2017高中篇目默写总复习_第2页
2017高中篇目默写总复习_第3页
2017高中篇目默写总复习_第4页
2017高中篇目默写总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高中篇目默写总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高中篇目--理解性默写《劝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只要持之以恒,即使是坚硬的东西也能雕刻成功的名句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

2、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7.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8.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9.“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10.《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

3、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1.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2.文中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也能有所成的原因是:用心一也。1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

4、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4.《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5.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6.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

5、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5.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强调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的句子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77.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1.文中写列子对于招财纳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的句子是:,。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12.文中写列子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的句子是:,。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6、13.庄子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情形的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师说》1.韩愈《师说》中阐述老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致。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韩愈在《师说》中揭示择师标准的两句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

7、《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7.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耻学于师,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圣益圣,愚益愚。8.《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9.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10.

8、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