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激辩

楼市调控激辩

ID:40261644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29

楼市调控激辩_第1页
楼市调控激辩_第2页
楼市调控激辩_第3页
楼市调控激辩_第4页
楼市调控激辩_第5页
资源描述:

《楼市调控激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楼市调控激辩:永远不要相信现金2011年09月13日07:51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黄树辉字号:T

2、T964人参与26条评论打印转发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一年有余。这一年多来,无论是调控政策本身,还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市场以及购房者阶层等要素,都在发生着持续不断的深度调整。市场和行政双重调控并行,包括限贷政策、限购政策、限价政策和保障房政策等多种调控手段在内的房地产调控一次次加压,传递出政策长期性的信号,政策的严格执行和效果巩固显得更加坚定不移。一直表现坚挺的房价开始逐渐显现出微妙的松动,市场走势正朝着政府预想的方向发展

3、,房地产市场有望进一步转向市场力量主导的局面。房地产企业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同时带来房地产企业加速转型和内在价值的微妙变化。商业地产价值日益凸显,工业地产开始异军突起。一方面是跨地域开发、产品创新、现金流掌控、市场营销、持续开发能力等传统价值表现出强大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低碳环保、社会责任、资本运作、保障房建设等领域又成为新的价值“金矿”。但从购房者对未来的信心来看,这个群体仍处于心理焦灼期,一方面调控已一年有余,房价并未下跌,另一方面购房者又期望未来房价下跌,这两种心态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未来的不确定性。针对这种不确定性,中国房地产

4、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云昌、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钟伟、世联地产[简介最新动态]董事长陈劲松、花样年[简介最新动态]董事总经理兼董事长潘军,以及天安[简介最新动态]数码城(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戴宏亮在2011第一财经·中国房地产价值榜颁奖盛典上展开激烈辩论。房企担忧政策摇摆不定钟伟:在三位房地产企业大佬看来,未来一年或者一年半,最怕的事情是什么?最盼望的事情又是什么?陈劲松:从我们中介代理顾问这个行业来说,我们跟开发商可能是相反的,我其实最盼望的是更严厉的,或者说是更严峻的市场状况出现,比如说现在叫

5、做价格弹性窗口,降价没人买,什么叫严峻?降价没人买那叫严峻。为什么呢?这个时候行业才有可能整合。而我最怕的是又来一次大的政策摇摆。潘军:我想开发商的心态很矛盾,说实话,现在从整个政策环境来讲,我同意刚才陈劲松讲的怕的是政策不明,政策相对稳定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和稳健发展,因为企业需要的是稳定的环境。这就需要有一段时间,让大家慢慢地适应,我想开发商盼的就是政策预期是明朗的,这样的话行业就可以走入稳健长期的发展。最怕的是又一次的大涨或者大跌,这种剧烈的政策或者市场的变革,对于转型企业来讲,这种剧烈的变化可能会带来方向性的迷失或者行业的基础不稳

6、。戴宏亮:我最怕的也是政策的不延续性和不连贯性。钟伟:三位企业界老总期盼政策明朗,怕摇摆不定。陈淮主任能不能把政策再明朗化一点?陈淮:我想说影响房价有几个因素是比较明确的,第一是财务成本;第二是土地价格相对稳定,和随着土地制度的改革调整,但是便宜的不是沿岸的,是远郊区县的;第三是外围的房地产项目的房价会有波动的过程。钟伟:限购、限贷等政策会放松吗?陈淮:老百姓希望房子便宜,那你怎么能保证房子便宜了以后你优先买上,而不是让富人更多地买。只有一个办法:继续限购。一方面,限购这件事不仅仅是作为中国的国情,即资源有限以及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如果宏

7、观调控真的在房价上有所反映的话,我们还需要房价向下行的好处落在那些收入较低、住房更迫切的人头上,而不是像陈劲松这样的有钱人。政策层面需要反思钟伟:政策明朗,就是调控的趋势不会改变。请问顾会长,从1998年的房改政策到现在,这么紧锣密鼓甚至一日三变的政策,有没有什么可以反思和总结的余地呢?顾云昌:应该说有反思,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第一次碰到,国际形势,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国内的形势变化也是在多变当中,我们的政策如何更加地有前瞻性。我们觉得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问题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商品房价上涨过快,第二是保障房严重不

8、足。商品房的上涨过快有几个原因,我想经济学家在这里,我不解释。保障房为什么不研究?除了体制原因以外,我觉得政策层面应该要好好地反思一下。我们在1998年房改以后,明确提出中国的供应体系是针对不同家庭采取不同的供应政策,当时的政策分三个层面:第一是中等以上收入家庭买商品房、租商品房。第二是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房,由于拉动内需的需要,保障房叫经济适用住房只售不租。第三是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房。当时大家共同认为我们的经济适用住房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而且我们大多数都是中低收入家庭,所以把经济适用住房作为供应主体,当时的态势和现在的保障房一样,全

9、国各地都上报诉求,往下传达,拼命地盖保障房,经济适用住房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解决了相当部分的住房困难问题。但是后来我们在过程当中,是由于我们政策制定的原因还是由于执行的原因,这个都有,发现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