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ID:40258116

大小:5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29

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_第1页
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_第2页
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_第3页
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观察点:课程性质·实施·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量表设计:郑超彭小妹¨研究问题:模型教学策略实施的效度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课程标准及教学指导意见中的陈述重难点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文字/图形/模型/实验/声像教学实施类型教材处理及适切度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参与模型的利用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一、观察点的选择模型教学策略是本节课设计的亮点,亮点有三:一是模型数量多,且集中围绕教学重难点,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二是模型类型多,涉及到概念模型(概念图)、过程模型、数学模型(坐标曲线),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

2、对教师的指导要求也高;三是对教材大量处理,增加了模型,对教材的原有模型也进行了改变,对教材的概念都在学案中进行了处理,体现了对教材的深度开发。由此本节课必将面临一些重大考验,考验有三:一是知识容量大,既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又要保障逻辑主线的层层推进,时间紧张;二是学生缺乏建模的技能和经验,教师既要教会学生相关技能,又要保障学生运用技能突破重难点的知识目标,要善于把握指导的度;三是如何将学案设计中的模型与教材结合起来,能够突出重难点,共同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选择观察模型教学策略实施的效度,对课前的模型设计进行分

3、析,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围绕建模的活动中寻找证据。二、量表及观察结果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课程标准及教学指导意见中的陈述课程标准: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教学指导意见:说明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描述细胞“胞呑”、“胞吐”的过程。重难点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文字/图形/模型/实验/声像文字:但是概念及概念关系不清晰,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过程模型:将连续过程并列在同一图中,不易理解教学实施类型教材处理及适切度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参与模型的利用模型1概念图增:学习建议1学生已预习,教师讲授课前准备区让学生自己填写概念图,时间过短未进一步

4、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回答铺垫不充分未有效检测落实模型2过程模型改(跨膜运输):情景化删(胞吞胞吐):未利用教师仅提示学生自己看学案,演板矫正时未突出重难点小结:模型的要素学生不敢动手,求助教材演板解释,矫正指导学生建模技能不足未充分利用模型小结突出了重难点模型3数学模型增:学习目标4指导学生识图技能提示,但未按照识图技能教师重复,未体现识图技能学生识图学生回答突出了重难点,但能力目标落实不够量表说明:我想关注模型教学的几个环节:设计模型→建构模型→利用模型。教学目标↙↖设计模型利用模型↘↗建构模型↗↖教师指导学生参与1.设

5、计模型。教学设计中为什么用到了这几个模型?依据应该来自于教学目标,尤其是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而教学目标的确立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标准及教学指导意见中的陈述指出了重难点,二是对教材进行的二度开发。重难点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是怎样的?教学设计对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了哪些处理?可能包括模型的增、删、改、合等。进行处理的理由是什么?与教学目标的适切度如何?这些是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搞清楚的。2.建构模型。这是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包括教师对建模的指导和学生参与建模的情况。建模是对学生提出的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做好知识铺垫和技能指导,如果难

6、度很大的可能还要分步引导。如果教师指导的效度很好,则从学生参与建模的情况可以看出目标达成的效度,否则可从学生的表现来反思教师的指导。3.利用模型。建模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因此在建模的过程中、以及对模型的分析中,应该突出重难点,指向目标达成。三、结果说明1.概念图。在学案的“学习建议”中已经说明了增加概念图的必要性:“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易混淆。要辨析不同的概念,最好能通过构建大的概念图(如课中学习区课题一的概念图),就能形成概念体系。”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落实课前准备区的时候,已经进行了概念及其

7、要素的辨析,为概念图的构建作了铺垫,因此学生从填空的角度来说,困难不大。但是姚老师在讲课前准备区时,主要是简单地核对答案,显得铺垫不够充分,学生独立填写概念图的时间也过短。虽然回答的同学完成正确,但姚老师又没有进一步追问。总的来讲,这个概念图的构建很有必要,通过课前准备区的讲授和学生自主填写概念图及问答,学生也能够完成概念图,但是对落实的检测是不够有效的,即模型的利用不够。2.过程模型。教材中原有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胞吞胞吐三个过程模型,学案中需要构建的是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三个过程模型,并且与教材的模型有所不同,

8、主要是对过程的表现方式不一样了。教材的模型将连续的过程并列在同一图中,不易理解,学案上的模型应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过程。但是有两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表现方式属于模型建构的技能问题,学生缺乏这样的技能又影响知识建构,需要教师简要、准确地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学案的设计已经考虑了这一问题,进行了提示性说明。姚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