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55022
大小:763.3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29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6课《伶官传》序学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伶官传》序 走近作者欧阳修(见《朋党论》)相关背景《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传中说:“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正是由于庄宗的宠幸,这些
2、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原是伶人,艺名郭门高)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按照《新五代史》的体例,多数传文的前面有一段序文,用来评论史事。《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文章感知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苍皇东出同“仓皇”二、古今异义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人的作为,人为因素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也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指事理人情,或指人的意识对象2.此三者,吾遗恨也古义:指遗憾,不满意今义:指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3.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结果4.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指属官,名词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办法处理,动词5.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古义:方位名词与动词的组合,意思是跑在前面或在前面奔驰今义:在前面起引导
4、作用的人或事物,名词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古义:“到了……的结局”,是动词与介词的组合今义: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三、一词多义1.天下2.归3.与4.之5.以6.其7.而8.于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在前面②乱者四应,苍皇东出向着东方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在夜里(2)名词作动词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用木匣装2.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兴盛使……灭亡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智勇多困于所溺指聪明、智慧的人指勇敢的人五、文言句
5、式1.判断句(1)梁,吾仇也。(“……也”表判断)(2)此三者,吾遗恨也。(“……者,……也”表判断)(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也”表判断)2.被动句(1)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灭”“定”在语意上被动)(2)智勇多困于所溺。(用介词“于”表被动)(3)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用介词“为”表被动。为,读wéi)3.省略句(1)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2)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4.状语后置句(1)请其矢,盛以锦囊。(介宾短语“以锦囊”作“盛”的状语,后置)(2)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6、(介宾短语“以组”作“系”的状语,后置)(3)而告以成功。(介宾短语“以成功”作“告”的状语,后置)(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介宾短语“于忽微”作“积”的状语,后置;介宾短语“于所溺”作“困”的状语,后置) 1.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明确:主要用意在于以古喻今,告诫当时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从文章结尾“岂独伶人也哉”一句可以看出作者这一用意。2.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
7、?明确: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作者得出的结论有三:①国家成败兴衰“皆自于人”;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本文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呢?明确:(1)照应题目;(2)借古讽今,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3)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4)
8、加强了文章的针对性,也使得文章更具现实意义。4.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是否有点文不对题?明确: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