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_王泽应_第三讲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伦理学_王泽应_第三讲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ID:40254006

大小:472.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7-29

伦理学_王泽应_第三讲人为什么要有道德_第1页
伦理学_王泽应_第三讲人为什么要有道德_第2页
伦理学_王泽应_第三讲人为什么要有道德_第3页
伦理学_王泽应_第三讲人为什么要有道德_第4页
伦理学_王泽应_第三讲人为什么要有道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伦理学_王泽应_第三讲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伦理学第三讲人为什么要有道德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王泽应2009年美国著名伦理学家弗兰克·梯利在《伦理学概论》中写道:道德规范的目的在于使个人和社会的生活成为可能,道德行为具有促使个人和社会利益的倾向。可以说,道德划了个圆圈,人们在圈内可以安全地追求各自的目的而不会互相损害。人为什么需要道德?人需要道德的理由是什么?人与道德的关系究竟如何?这是我们学习伦理学必须首先应当正视、思考和力求作出回答的本原性和基础性问题。第一节人性与道德一切伦理学,都是对人性予以深刻考察的学科;一切道德,都是对人性定位的道德,因而所有伦理学家对道德的探索,都不可

2、回避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都必须对人性和人的本质作出明确的回答,也许可以说,人性问题构成了伦理学探索的思维起点和道德建构的内在支撑点。一、斯芬克斯之谜:人是什么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了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

3、“斯芬克斯之迷”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西方传统思想中对人的定义和人性观古希腊时期关于人的看法有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的“人是一种温顺的有教养的动物”,亚里士多德的“人是一种政治动物,是一种就其本质而言需要群居的动物”。中世纪伸学的人性观认为人是上帝的产物,人是带着罪恶来到世间,阿奎那说“人是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分界线”。文艺复兴时期与启蒙时期的近代人性观宣称人天生平等自由,强调人的理性。现代西方哲学强调人的非理性方面。一、斯芬克斯之迷:人是什么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对人的定义与人性观二、对以往人性论的反思对人性的考

4、察往往不是从人的伦理存在自身入手,而更多的是从人的抽象存在或从人的政治经济存在入手。对人性问题的考察不是从人本身出发,往往是从主观设定的道德理念出发。过分强调了人性的某一方面,看不到人性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系统。三、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人性:就是一切人都具有的属性,是一切人的共性。人性,一切人的共性,可分为两个部分:三.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①人性是指人的各种属性,而人的本质则是指人的诸种属性中带有综合性的根本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与动物相似,说明了人与动物的某种联系,即使这样,人的自然属性也是人化了的,与动物的本能大大不同。②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

5、在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的。这些是动物不曾有的。在人的社会属性的形成过程中,是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是人和动物分离的动力。三.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马克思主义既反对自然人性论,也反对抽象人性论或精神人性论,主张从人的生活存在出发去理解人性,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人的自然属性同人的社会属性是矛盾的统一;人性是不变性与可变性、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矛盾统一。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决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道德性不是先天就

6、有的,而是因为他要正确地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就必须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三.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人性包含了德性但并不等于德性,人性的内容比德性要更为宽广和复杂。人并不先在地拥有道德,人性中的德性只是为人的道德行为奠定基础,人对道德的拥有是通过人性的改造与提升而实现的,修身养性是拥有道德的基本功夫,社会的道德教育、道德调控和道德评价在使人拥有道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节人为什么需要道德1、人存在的二重性2、人的道德需要1、人存在的二重性人是一个个体存在物,但人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是社会的存在物,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个体。这就是说,人一方面

7、是个体存在者,另一方面又是社会存在者,这两方面不可分离,共存于一个人身上,因而使人成为一种现实的人。这就是人存在的二重性。2、人的道德需要人的道德需要是植根于人存在的二重性之中的,后者使人产生了道德需要。第一,从人对自身活动的调整来看,人的道德需要是植根于人存在的二重性之中的。人作为个体存在物,每个人都有维持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变为有利于个人生存发展的现实条件,就是个人利益。同时,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每个人又都有维持社会共同体存在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有利于社会共同体存在发展的现实条件,就是社会共同利益。这样,人的需要或者利

8、益总是呈现为个体性与整体性的二重特点。正是这种特点决定了任何人都有一个如何处理他的需要或者利益的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相互关系问题,这就决定了道德需要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之一。因为道德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