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说课PPT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说课PPT

ID:40246689

大小:1.05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7-29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说课PPT_第1页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说课PPT_第2页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说课PPT_第3页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说课PPT_第4页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说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说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球表面形态铁力市第二高级中学:邓立辉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2.地球表面形态3.大气环境4.水循环和洋流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从课程标准看,教学活动的重心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因分析,要求学生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形成。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二、学情分析--知识水平高一学生对地形只有初步的了解,仅从

2、感性上认识到地形在变化,缺乏有关地壳变化原因、运动的形式及结果等抽象的理论知识。高一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承继了初中生的特点,仍然喜欢直观的、趣味性的知识。只有心情愉快的参与进来,知识才能发挥作用,情感和能力才能得以升华。二、学情分析--心智水平三、教学目标黑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据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3、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

3、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简单的地表形态的观察,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原因分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探究地理科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2、从内、外力综合作用的角度分析“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1、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五、教法&学法地质构造师生地球表面形态“1+3课堂教学”多媒体动画模型演示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六、教学流程——导入设问:中国复杂的地表形态是怎么形成的呢?对上节课导学案的完成、整理程度进行点评,给予打分,写在评价栏中,以促进学生课后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复习。六、教学流程

4、——预习检查全班齐读学习目标,教师解读目标,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对学习内容有预先的认识和了解,明确重难点。六、教学流程——出示目标六、教学流程——自主预习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完成导学案,用彩色笔标示出重难点及存在的疑问。六、教学流程——交流研讨小组针对学案及存在的疑问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到小组之中进行指导、答疑并巡视各小组的交流研讨情况,并根据各个小组的交流研讨情况给予加分。六、教学流程——展示提升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能力来源及表现形式。教师分配展示任务,按教学内容小组依次展示,教

5、师根据题目的难度给予不同的分值鼓励。学生展示的内容及教师点拨的内容主要有: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地表隆起或凹陷外力作用地球外部的太阳能破坏,搬运,堆积高山削低,盆地填平2、全球六大板块的名称,板块运动的形式有哪两种?板块运动形成了哪些宏观地形?六、教学流程——展示提升从下面两方面进行解决突破六、教学流程——展示提升(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设问:读图看图——(2)、南极洲板块有何特殊的地方?对重要位置板块归属的考察对板块特殊位置

6、的考察六、教学流程——展示提升设计:读图看图——板块运动形成哪些宏观地形?提示: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六、教学流程——展示提升3、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设计①:思考并发挥想象——地层两边受水平力的挤压,结果会怎样?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六、教学流程——展示提升目的:通过观察思考并实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使原先肤浅的知识得以完善。并能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褶皱的知识提出追问:为什么会出现差异侵蚀?提示:从背斜向斜受力分析设计②:思考并发挥想象——地层两边受力拉张或垂直方向力的作用,

7、结果会怎样?六、教学流程——展示提升六、教学流程——展示提升④地垒地堑六、教学流程——展示提升4、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向斜找水、背斜找石油,修筑隧道选背斜,采石场一般在背斜顶部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在生活及工程中有用处。六、教学流程——课堂小结设计:自主建构——用简短的联系图来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较好的促进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形成。地壳运动变形变位地质构造地貌内力作用六、教学流程——课堂检测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并有知识能力的提升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优点就

8、是活动和学生的参与比较多,对重难点的理解能够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但参与过多会造成本节课时间不足,因为本节课难度较大,学生对地质构造的理解不到位很难参与到活动中,因此,在交流研讨和展示提升环节教师指导要到位。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