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藕益大师的易学思想

九藕益大师的易学思想

ID:40242640

大小:349.0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7-28

九藕益大师的易学思想_第1页
九藕益大师的易学思想_第2页
九藕益大师的易学思想_第3页
九藕益大师的易学思想_第4页
九藕益大师的易学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藕益大师的易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藕益大師的易學思想(一)特立獨行的佛學大師藕益智旭(1599~1655),净土宗九祖,特立獨行、博通內外的佛學大師。藕益者,乃大師淨業之號。藕,謂蓮具六即之位,蕅喻理即、名字即二位,荷喻觀行、相似二位,華喻分證位,蓮喻究竟位。師示居名字位中,故曰藕也。益者,四悉檀之益……。意謂現在五濁淤泥,但得名字四益;若珍池華敷,則得蓮臺之四益,故且稱藕益也。智旭者,智譬東升之日。乃大師之名也。(釋達默:《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1.誓辟佛老七歲茹素,十二歲就外傅,聞聖學,即千古自任,誓滅釋老。開腪酒,作論數十篇闢異端,夢與孔顏晤言

2、。(《八不道人傳》。下同。)2.幡然悔悟十七歲,閱《自知錄序》,及《竹窗隨筆》,乃不謗佛,取所著闢佛論焚之。二十歲,冬喪父,聞地藏本願,發出世心。二十二歲,專志念佛。盡焚窗槁二千餘篇。3.發心出家二十三歲,聽大佛頂經,謂世界在空,空生大覺,遂疑何故有此大覺,致為空界張本,悶絕無措。但昏散最重,功夫不能成片,因決意出家,體究大事。二十四歲,夢禮憨山大師,哭恨緣慳,相見太晚。師云:“此是苦果,應知苦因。”語未竟,遽請曰:“弟子志求上乘,不願聞四諦法。”師云:“且喜居士有向上志,雖然不能如黃蘖、臨濟,但可如巖頭、德山。”心又未

3、足,擬再問,觸聲而醒。因思古人安有高下?夢想妄分別耳。一月中三夢憨師,師往曹谿,不能遠從,乃從雪嶺師剃度,命名智旭。4.大悟佛道次年夏(二十五歲),逼拶功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始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但是堅固妄想所現之影,剎那剎那,念念不住,的確非從父母生也。從此性相二宗一齊透徹,知其本無矛盾,但是交光邪說大誤人耳。是時一切經論,一切公案無不現前,旋自覺悟,解發非為聖證,故絕不語一人。久之則胸次空空,不復留一字腳矣。5.不做和尚三十一歲,送惺谷至博山薙髮,隨無異禪師至金陵,盤桓百有十日,盡諳宗門近時流弊

4、,乃決意宏律。然律解雖精,而煩惱習強,躬行多玷,故誓不為和尚。6.不入臺家三十二歲,擬註《梵網》,作四鬮問佛:一曰宗賢首;二曰宗天台;三曰宗慈恩;四曰自立宗。頻拈得台宗鬮,於是究心台部,而不肯為台家子孫,以近世台家與禪宗、賢首、慈恩各執門庭,不能和合故也。7.貶剝諸家古者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既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八不也。漢宋註疏盛而聖賢心法晦,如方木入圓竅也;《隨機羯磨》出而律學衰,如水添乳也;《指月錄》盛行而禪道壞,如鑿混沌竅也;《四教儀》流傳而台宗昧,如執死方醫變證也。是

5、故舉世若儒、若禪、若律、若教,無不目為異物,疾若寇讎。道人笑曰:“知我者,唯釋迦地藏乎?罪我者,亦唯釋迦地藏乎?”8.內外融通唯靈峰蕅益大師之以言教也,徹悟心性全體,復深入不思議願輪。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事中,悲智雙運,解行互融,實無一法可得,故無峻豎之門庭。實無一法不通不備,故無隔垣之音響。其發明三學,一以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為宗趣。全性起修,無實非權。全修在性,無權非實。非實非權,而權而實。其獨契法身向上,以一人開萬古欲絕之學,得非以是歟?(成時:《靈峰宗論序》)先大師生當其世,自號孤臣孽子,力揭三學一源以救之。其於律

6、也,以斷有漏法為宗,洞開遮,會同異,融大小,顯修證,純乳無水,即律即教即禪,一如先佛世尊之律,師未嘗有一行也。稽諸古宣公不逮。若夫恒轉三輪,深契二共,師尚不敢擬雲棲、顓愚二師,矧東林、天台、臨濟諸老?儒宗隱覆之說,非深契法華三昧,及華嚴事事無礙法界,未易拈提。求曲盡同異之致,匯歸一實,千百世來,大師一人而已。孔子、顏子、文中子,後陽明子,處隱顯閒,藕益子繼之,大闡開顯之道,緬想時會,應非偶然。今而後庶吾人一實事,會其有極,歸其有極也夫。雖然,藕益子云:“非行之艱,知之尤艱。”(成時:《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序說》)其於教也,以

7、破我法二執為宗,教觀並明,性相互融,權實不二,性修交徹,純乳無水,即教即律即禪,一如先佛世尊之教,師未嘗有一字也。稽諸古荊谿、清涼不逮。若夫五品誕登,三因圓發,師尚不敢擬幽谿,矧天台、慈恩、永明諸老?至師之禪,徹悟心源,深契方便,法法皆通,法法皆備,而無一法可得,即禪即律即教,允為曹谿、永明之徒。而師終以戒之定道未深,教之理果未剋,故遂不敢謬膺祖位,墮邇來大妄語之覆轍。(《靈峰始日大師私諡竊議》)8.著作等身《靈峰宗論》38卷;《彌陀要解》1卷;《占察經玄疏》3卷;《楞伽義疏》10卷;《盂蘭盆經新疏》1卷;《大佛頂經文句

8、》10卷、《玄義》2卷;《準提持法》1卷;《金剛破空論附觀心釋》2卷;《心經略解》1卷;《法華會義》10卷;《妙法蓮華經玄義節要》2卷;《法華綸貫》1卷;《齋經科註》1卷;《遺教經解》1卷;《梵網合註》9卷;《優婆塞戒經受戒品箋要》1卷;《羯磨文釋》1卷;《戒本經箋要》1卷;《毗尼集要》17卷;《大小持戒犍度略釋》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