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

ID:40241287

大小:9.16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9月主讲:刘国男主讲教师:刘国男教授办公地点:西校区2-106联系电话:13710001271E--mail:dlliugn0909@163.com开篇的话思政课课程体系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三观”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5《形势与政策》2学分开篇的话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性质及学习《纲要》的意义(一)课程的性质1、历史的含义:①过去发生的事,②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③历史科学。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性质首先是一门历

2、史科学,是一部中国近现代的“国情史”。同时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历史规律,历史的认识)。开篇的话(二)学习“纲要”课的意义1、培养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经验教训,鉴往知来,提高认识能力)3、学术功能(知史、治史。培养人文精神、人文情怀)4、人生教科书(提高个人修养)“读史可以明智”——培根名人论学史●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唐太宗:“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刘知几:“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龚自珍:“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

3、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名人论学史●鲁迅:“无论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看一部关于历史简明而可靠的书。”●钱穆:“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其必附随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毛泽东:“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开篇的话二、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与线索1,分期(P1---1)1840191919491956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

4、主主义革命至今2,主题、主线主题: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

5、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开篇的话主线(P1—4)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主题:(P2—5)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三、如何学习《纲要》学习内容的把握上,注意四个问题(1)围绕

6、一个主题(P2—5)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2)抓住“两个认识”(P2—1)国史、国情,(3)通晓“三大知识面”(P2—倒7)有关历史进程、事件、人物、(4)把握“四大规律”(P1—倒3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5)深刻认识“四个选择”(P2—1)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开篇的话三、如何学习《纲要》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P2-倒4)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

7、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08页列宁指出:“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绝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列宁选集》第2卷,第103~104页)。历史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正是如此。风云变幻的八十年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中国灿烂的古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