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思想史

中国禅宗思想史

ID:40241000

大小:3.84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禅宗思想史_第1页
中国禅宗思想史_第2页
中国禅宗思想史_第3页
中国禅宗思想史_第4页
中国禅宗思想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禅宗思想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禅宗思想史PhilosophyHistoryofChineseZenSchool麻天祥第二讲禅的渊源与禅宗思想的形成●禅宗思想的主旨实在是产生于中国塑造于中国的——庄老哲学●《坛经》是禅宗思想形成的标志是禅宗的理论基础●禅宗之禅,是中国学者的创造性翻译和创造性思维,渊源于庄、老,是借佛教之躯,赋庄老之魂,是大众化的庄老哲学●它不是信仰,而是建立在对自心体认基础上的辩证思维通常认为禅是对梵文Dhyāna的翻译(并不完全正确)Dhyāna来源甚古,古《奥义书》瑜伽(Yoga)类似。有枷、驾之义,英文曰牛轭。即管束。也有相应的意思。“三业相应,故曰瑜伽”。瑜

2、伽之法有二:苦行和持心,后者便是禅定。释迦牟尼菩提证道之前也曾学道瑜伽师。佛教建立后纳瑜伽于佛法,名之Dhyāna。胡适说:“总的说来,印度的禅都是入定”、“重在定”;中国的禅重在慧。禅的渊源胡适引竺法护译《修行道地经》擎钵大臣的故事——定与坐忘、吐纳相混达摩面壁留影的传说当以此为原形《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禅的渊源禅从示,从单,音shan非chan《说文解字》:天垂象以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事神事也。天文、时变、神示。更多的是言外之意。《庄子》寓言: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

3、环,莫得其伦,是为天均。天均者天倪也。禅释智慧与辨证思维禅,嬗代。成玄英的解释是:运运迁流而更相代谢。安世高说:断生死,得神足。康僧会序《安般守意经》:厥心即明、无幽不睹——明。东晋谢敷“以慧守意”——慧皎寂、明、妙万物。禅释智慧与辨证思维禅是智慧和辨证思维道生的顿悟成佛僧肇非有非无的不真空论。皆游走于庄佛之间。不思善,不思恶,不着相,不着空——厌离生死,心一境性。禅不断扩容——意境。禅的发展菩提达摩与禅宗关系?《高僧传》记习禅者20人,无达摩。最早见于《洛阳伽蓝记》: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自云150岁。修梵寺有金刚,鸠鸽不入,鸟雀不栖。菩提达摩云,得其真相

4、也。菩提达摩与禅宗关系?唐道宣《续高僧传》达摩在习禅篇第五(加附见,实为第八):菩提达摩者,神话居宗,阐导江洛,大乘壁观,功业最高。稠怀念处,清范可崇;摩法虚宗,玄旨幽赜。可崇则情事易显,幽赜者则事理难通。对达摩颇有微词无关达摩为什么会被尊为禅宗初祖?隋唐佛教宗派的重要特征“自夸承继道统”,攀龙附凤。1.胡适考证:神会在滑台会上为反击崇远发难,而有西天八祖之说:迦叶——阿难——末田地——舍那婆斯——优婆崛——须婆密(婆须密)——僧伽罗叉——菩提达摩。2.神会将《禅经》的作者达摩多罗(Dhavmativata)认作菩提达摩(Bodhidhavna),并被奉为

5、禅宗初祖。达摩为什么会被尊为禅宗初祖?汤用彤先生评价:达摩四行非大小乘各种禅观之说,语气似婆罗门外道,又似奥义书中所说。达摩学说果源于印度何派,甚难断言。是六度中的定。(六波罗密,布施贫穷、持戒恶行、忍嗔恨、精进怠惰、定散乱、智慧愚痴)类似坐忘。《达摩多罗禅经》,与佛大先合著。上承《奥义书》,下接唯识学的瑜伽师地论。胡适:越来越简——禅宗繁难艰涩——唯识哲学达摩不是禅宗初祖1.禅是创造翻译概念。达摩来华前传入中国,取诸《庄子》。2.形声结合,意义引申的创造性翻译。早期还保留定心、摄意、断灭知见的印度的定,但借用庄子,转禅(shan)为禅(chan)不断赋予

6、其庄老思维的内涵。达摩为禅宗初祖是张冠李戴3.在达摩之前禅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以定为核心的修行方式(禅法或习禅之禅);庄老化的哲人之慧。其后2000年的禅宗史上禅定并存、禅定分途。4.菩提达摩既非禅的翻译的先驱,思想又似婆罗门外道,其理(凝注壁观)、行(头陀苦行)之学,实际上是定。初祖之说,以心传心,以及慧可断臂,实为羌无故实之谈。达摩为禅宗初祖是张冠李戴道生、僧肇——禅宗思想的奠基鸠摩罗什,门下多才,四圣、八俊、十哲。道生,集般若、毗昙、涅槃三学之大成,号称涅槃之圣.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其全部学说,根本有二:一般若扫相义,一涅槃心性义。生公与禅宗之契合,

7、不只在顿悟义也。僧肇三论(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僧肇上本庄子,下启禅学汤用彤先生说:(肇)命意遣词,自然多袭取老、庄玄学之书,因此肇论仍属玄学之系统。概括言之,肇论重要理论,如齐是非、一动静,或多由庄子而有了悟。特点在能取庄生之说,独有心会,而纯粹运用之于本体论……成为中国哲理上有数之文字肇解空第一,其所作论,已谈至有无体用问题之最高峰。后出诸公,难乎为继也。《不真空论》以否定精神呵斥本无、即色、心无三家。说本体无相,非有非无,超乎分别,即体即用。欲言其有,有非真生欲言其无,事象既形。象形不即无,故曰非无;非真非实有,故曰非有。譬如幻化人,非无幻

8、化人,幻化人非真人。《坛经》——禅宗的圣经——见性成佛简明清晰、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