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漫谈

中国古代哲学漫谈

ID:40240227

大小:749.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古代哲学漫谈_第1页
中国古代哲学漫谈_第2页
中国古代哲学漫谈_第3页
中国古代哲学漫谈_第4页
中国古代哲学漫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哲学漫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哲学漫谈中国古代哲学漫谈第一讲导言课程性质:选修授课:李志阳课程性质:选修目录目录学习目的第一节哲学的定义与内容第二节中国哲学的精神第三节中国哲学史的分期第四节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的障碍复习与练习参考读物学习目的《学习目的》通过对哲学的定义及其内容的了解,从而把握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哲学的定义与内容学习目的“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慧”两个单词组成。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使用。后来,哲学一词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使用。中国古无“哲学”一词,亦可谓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样一个“学科”;但是

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实有哲学的思想,这就是“天人之道”或研究“天人之道”的“天人之学”。“哲学”之名的引进,源于日本近代思想家西周用“哲学”来翻译西方的“philosophy”。西周先是把“philosophy”翻译为“希贤学”或“希哲学”,取宋儒周敦颐所谓“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之意,将“philosophy”理解为“希求贤哲之智之学”。在1874年出版的《百一新论》中,西周始把“philosophy”译为“哲学”,他说:“将论明天道人道,兼立教法的philosophy译名为哲学。”应该说,“哲学”这个译名的成立一开始

3、就具有了“会通中西”的特点。将“philosophy”译名为“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有“知人则哲”和“哲人”的表述当然有密切的关系。“哲”的意思就是“智”或“大智”(《尚书正义·皋陶谟》),而“哲人”乃指“贤智”之人(《尚书正义·伊训》)。孔子在临终时慨叹而歌:“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史记·孔子世家》)据此,孔学亦可谓“哲人之学”。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中讲过,西方关于哲学的定义从来就不是一定的,每个人根据自己哲学及对哲学的理解做出了不同的规定。20世纪以来,就中国来说,大概有

4、4种哲学的定义:谢无量是第一个作《中国哲学史》(1914)的,他以中国哲学的内容来定义,说中国“古有六艺,后有九流,大抵皆哲学范围所摄”。九流就是九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都是中国哲学所包含的。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是“儒家之秘要,哲学之统综”。谢无量实际上是以儒家为主,基本上以传统儒家的史观来写哲学史。谢无量(1884—1964),男,四川乐至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民国初期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

5、职。之后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学习目的胡适认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胡适《中国哲学史·导言》)案,胡适是按照实用主义的思想为指导来下这个定义的,胡适讲的是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人生切要的问题就是哲学。因为人生的切要问题不止一个,所以哲学的种类也有许多种。例如:一、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二、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三、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四、怎

6、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教育哲学)五、社会国家应该怎样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六、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胡适《中国哲学史·导言》)胡适(1891—1962),徽州绩溪人。曾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谈到:为方便起见,兹先述普通所认为哲学之内

7、容,知其内容,即可知哲学之为何物,而哲学一名词之正式的定义,亦无需另举矣。”知道哲学的内容,就知道哲学的定义是什么。哲学的内容是什么?他说按照西洋哲学来看,第一是宇宙论,是对于世界的道理;第二是人生论,对于人生的道理;第三是知识论,对于知识的道理。即哲学就是宇宙论、人生论和知识论。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8、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第四种是辩证法和唯物论。李石岑所作的《中国哲学十讲》认为:应以什么是物质的回答来决定哲学的性质,也就是以精神和物质来划分唯心和唯物。案,李石岑提出按照唯心唯物讲中国哲学。李石岑(1892-1934)原名李邦藩,字石岑,湖南醴陵人,中国现代哲学家。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